黄金正在4000美元关口上演一场焦灼的多空拉锯战。
10月31日伦敦交易时段,现货黄金报4001.63美元/盎司,微跌0.6%,这个近乎“整数关口生命线”的价位,既是近期回调的阶段性企稳点,也折射出全球市场对中美贸易休战与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复杂权衡。
亚洲交易时段一度0.9%的跌幅与随后的失地收复,恰似这场博弈的微观缩影。短暂的缓和信号未能驱散长期焦虑,金价在多重矛盾力量的拉扯中艰难寻向。
中美贸易休战协议的落地,成为搅动金价的核心变量。两国领导人会晤达成的一年期暂停博弈协议,暂时终结了数月来的边缘政策对峙,但“减少战略依赖”的潜台词让市场清醒认识到,这并非争端的终结,而是竞争的“中场休息”。

正如西太平洋银行分析师罗伯特·雷尼所言,贸易休战与“鹰派降息”、ETF 资金流出共同构成了金价回调的三重压力,但协议未能消除的战略分歧,又为逢低买盘保留了空间。
这种矛盾直接体现在价格走势上:较10月20日4380美元的历史高点回落8%的跌幅,标志着单边上涨行情终结,而4000美元附近的韧性,则显示避险需求尚未完全退潮。
美联储的政策转向成为压垮金价单边上涨的关键稻草。周三宣布的25个基点降息本应利好黄金,但鲍威尔 “降低12月降息预期” 的警告,将此次行动定义为典型的 “鹰派降息”。
这一表态彻底扭转了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此前押注年内持续降息的交易逻辑崩塌,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失去利率下行支撑,彭博美元现货指数0.2%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金价压力。
资金层面的反应更为直接。黄金 ETF 持仓量连续六天下降,创下4月以来最长连跌纪录,曾经支撑金价飙升的资金基础出现松动。
从历史规律看,这种 “降息却偏鹰” 的组合对黄金往往形成短期重击,2024年底美联储类似表态后,金价也曾出现逾2%的单日跌幅,如今历史在4000美元关口重现相似剧本。
各国央行的购金则为金价走势增添了深层变数。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环比增长28%,扭转了年初的低迷态势,这与2022-2024年累计超3200吨的增持潮形成延续,成为金价年内上涨50%的核心支撑。
但最新动向显示,央行阵营已出现明显分歧。菲律宾央行因黄金占储备比例达13%超目标区间,明确提出出售“过量”持仓;韩国央行则时隔12年重启购金计划,筹备中长期储备配置;印度央行虽未大幅增持,却加速将海外存金运回国内,强化资产控制权。
这种“有卖有买”的分化,折射出全球央行对黄金价值的认知差异。既有人担忧回调风险,也有人看重其“终极避险属性”。这种分歧使得金价回调幅度受限,3750美元的看空目标与4000美元的逢低买盘支撑形成对峙。
当前市场正处于多空逻辑的临界点。看空方有三大论据:贸易休战削弱即时避险需求、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压制估值、ETF 资金流出显示投机盘撤离,西太平洋银行3750美元的目标价正是基于此。
但多头阵营同样手握筹码。中美长期竞争未消的底层焦虑、央行购金的长期支撑、11月以来全球地缘风险的隐性升温,都让 AT Global Markets 分析师尼克·特威代尔坚信回调已结束。
更为关键的是,黄金正处于 “央行资产重配” 的历史进程中。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央行持有的黄金首次超过美国国债,这种资产偏好转变为金价提供了长期安全垫。
4000美元关口的攻防战,本质是短期政策扰动与长期战略焦虑的碰撞。若金价能站稳4020美元颈线位,有望重启对4200美元的冲击;若跌破3950美元支撑,则可能向3750美元靠拢。
这场在贸易休战背景下的关口博弈,或许只是黄金漫长牛市中的一次中场调整,而央行们的分化操作,正是这场调整中最值得玩味的暗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