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TSMC)正式跻身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成为全球科技产业格局中新的里程碑。这一跃升紧随其发布的强劲第二季度财报——利润同比飙升61%,达到惊人的3983亿新台币,轻松超越市场预期的3781亿新台币。驱动这轮爆发性增长的引擎,正是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AI)浪潮。
台积电作为英伟达(NVIDIA)和苹果(Apple)等科技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其业绩堪称全球科技需求的晴雨表。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样表现亮眼,同比增长39%,达9332亿新台币。其中,服务于AI等应用的高性能计算(HPC)业务已成为绝对主力,贡献了总营收的60%。这清晰印证了AI算力需求的持续释放,正为上游芯片制造带来结构性增长机遇。
然而,光鲜的利润增长背后亦存隐忧。尽管整体利润大涨,台积电的利润率却出现下滑。公司将此归因于日本熊本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工厂的启动运营,这些初期项目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同时,汇率波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增收增利却压利”的矛盾,凸显了全球布局和外部环境带来的成本压力。
展望未来,台积电给出了更为乐观的第三季度销售指引:预计营收在318亿至330亿美元之间,环比第二季度的300.7亿美元有所提升。然而,营业利润率预期却从第二季度的49.6%收窄至45.5%-47.5%,新海外工厂的成本及汇率因素被再次点名将“拖累”盈利表现。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大幅上调了2025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从此前的“20%中段”提升至30%,彰显其对AI驱动力的信心。不过,摩根大通分析师也敏锐指出,这一指引暗示第四季度销售额可能面临约10%的环比下滑,为持续的高增长蒙上一层不确定性。
市场对这份成绩单反应热烈。财报发布后,台积电在纽约上市的股票(TSM)开盘即跳涨3%,成功推动公司市值站上1万亿美元关口。在随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魏哲家(C.C. Wei)谈及近期英伟达获准恢复在中国销售H20芯片的消息时,谨慎地称之为“当然”的好消息,但强调尚未收到正式通知,目前将其纳入业绩预测“为时过早”。
与关键设备供应商阿斯麦(ASML)类似,魏哲家也承认了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中关税政策带来的潜在风险。他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迄今为止我们尚未观察到客户行为因此发生改变。但我们也认识到,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在消费电子等价格敏感型终端市场,确实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尽管如此,他对AI需求的韧性充满信心,并特别强调了“主权AI”(Sovereign AI)这一新兴趋势——即各国政府积极投入建设本土AI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重要的需求来源。这预示着,即使消费端市场波动,来自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投入或将为台积电提供新的增长支撑点。全球芯片制造的竞争格局,在AI的催化下正加速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