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是独居户。随着年轻人不婚不育潮和老龄化加速,一个全新的消费趋势——反孤独经济正在悄然崛起。
过去二十年,中国独居家庭比例从8%飙升至25%。不仅老年人独居增多,25-29岁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倾向一个人生活。这一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家庭型消费结构,催生了大量满足一个人也精彩的产品与服务。
数据显示,独居者更愿意将收入花在服务型消费上,如餐饮、娱乐、运动、旅游等,一个人花得更自由、更果断。独居生活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正在成为主流生活方式,背后孕育巨大的新消费需求。
摩根大通将孤独分为三类。一是亲密孤独,即缺乏伴侣或亲人。二是社交孤独,即缺乏日常交流。三是集体孤独,缺乏归属感或群体认同。在中国,社交孤独和集体孤独更为普遍,这意味着,人们并不总是渴望爱情,而是渴望陪伴和参与。
在当下社会,孤独感”正悄然转化为强劲的消费动力,催生出一系列围绕 反孤独”的商机,形成了从现实到虚拟的 社交补偿”产业链。其中,运动社群的发展尤为亮眼,跑步、网球、足球等业余运动快速兴起,像贵州 “村超” 便火爆出圈,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运动社交的平台,更带动了当地社交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线下演出与亚文化聚会也展现出旺盛活力,以澳门为例,其非博彩娱乐项目迅猛增长,Blackpink演唱会门票瞬间售罄,加之政府积极推动 演艺之都战略,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线下相聚、共享热爱的机会。
还有,社交媒体上的 搭子经济”则精准契合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学习搭子”“饭搭子”“旅游搭子” 等流行开来,社交不再以深交为目的,而是基于具体活动结成松散却实用的关系。独自旅行潮也逐渐成为趋势,数据显示62%的高频旅行者是 独旅人,其中女性独自出行的比例尤其呈增长态势,体现了人们在独处中探索世界、寻找自我的需求。
虚拟情感陪伴领域同样热度不减,Otome恋爱游戏、AI恋人产品等深受欢迎,如《恋与深空》上线首月便吸金超5000万人民币,用户数突破700万,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情感寄托。这些现象共同印证了孤独感作为消费动力源的强大影响力,推动着 反孤独 相关产业不断创新与发展。
孤独本身并不悲伤,而是带动一个万亿级新消费赛道的核心情绪需求,摩根大通重点推荐了五大受益板块及相关公司。
在运动服饰板块,以安踏为代表的企业,受益于社交运动的持续火爆,运动场景的社交属性不断凸显,有力推动了运动品牌的增长。
娱乐演出板块中,银河娱乐成为典型代表,随着澳门加码非博彩演出业务,积极打造 “演艺之都”,这类企业得以充分享受线下流量红利。
在线旅游板块的携程则显著受益于女性独旅的崛起,独自旅行潮的兴起为平台带来了持续增长的用户与需求。
社交平台方面,腾讯、快手等企业凭借 “搭子文化” 的流行迎来新机遇,搭子”模式推动社交内容互动频率大幅提升,为平台注入新的活力。
虚拟恋爱板块的网易则借助Otome游戏与AI浪潮的双轮驱动,在虚拟情感陪伴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除了这些已上市的代表企业,Papergames、米哈游等未上市却在虚拟情感领域取得高度成功的独角兽公司,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这些板块与企业的发展,印证了孤独并非单纯的负面情绪,而是正在带动一个万亿级新消费赛道的核心情绪需求,其背后蕴含的商业价值正不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