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美国对哈萨克斯坦发出的25%关税威胁引发关注。此举是美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针对关键矿产国家采取的战略性行动。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要地,拥有丰富的铀、黄金、稀土等战略资源,且与中国在能源、航天等领域合作深化,使其在美国“去中国化”战略中成为焦点。
然而,美哈双边贸易额本身极低,2023年哈对美出口仅15亿美元,主要为石油和铀。面对美方强硬姿态,哈萨克斯坦政府迅速回应,表示已准备好谈判,并提交了旨在改善双边贸易关系的具体提案。总统托卡耶夫强调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公平、可预期、互利的经贸关系,愿通过建设性对话解决问题。
从宏观视角看,美国此举反映了其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的战略调整。随着电动车、尖端武器和高科技产品需求激增,美国急于减少对华依赖,寻求替代来源。哈萨克斯坦的资源和地缘位置使其成为目标。但这一策略风险在于,可能适得其反,将哈萨克斯坦进一步推向中俄,加剧中美俄的战略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特朗普政府首次对哈施压。2025年4月,其就曾对哈商品征收27%关税,作为对俄能源出口的回应。此次25%的威胁,表面针对哈萨克斯坦,深层意图实为重塑全球贸易秩序,推动美国在关键产业上的自主可控。
经济影响上,美国关税政策不仅挑战哈萨克斯坦,也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原油价格因地缘风险和贸易不确定性波动,聚酯产业链等也受冲击,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趋于谨慎。
哈萨克斯坦的积极谈判姿态值得注意。面对压力,其未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寻求对话合作,展现了灵活的外交策略,这为其他国家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参考。
综上,特朗普对哈25%关税威胁,本质是一场围绕关键矿产资源的战略博弈。哈萨克斯坦的应对将直接影响其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定位,并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将是哈未来面临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