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通过限制关键稀土矿产出口,对西方国防制造业形成 “断供” 压力。这一举措不仅导致相关武器装备生产进度滞后,更迫使西方企业不得不奔波全球,紧急搜寻制造导弹、战斗机等各类装备所需的稀土矿产储备。
从实际影响来看,中国在全球关键稀土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核心变量。目前,中国供应着全球约 90% 的稀土,同时在锗、镓、锑等多种国防必需矿产的生产中占据绝对优势。今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进一步收紧了稀土出口管控 —— 尽管 6 月在美国作出部分贸易让步后,民用稀土供应有所松动,但针对国防用途的关键矿产,中国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出口限制。
这种限制已迅速传导至产业链终端。一家为美军供应无人机零部件的厂商,因急需寻找非中国来源的稀土磁铁,被迫将订单交付时间延后长达两个月;国防工业所需的部分材料价格飙升,钐(一种用于制造耐受战斗机发动机高温磁铁的元素)报价甚至达到常规价格的 60 倍,直接推高了导弹、战机等装备的制造成本。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军方对中国矿产供应链的依赖度远超预期。据国防软件公司 Govini 数据,美军武器系统中超过 8 万个零部件的生产涉及受中国管控的关键稀土矿产,且几乎所有核心稀土矿产的供应链都至少依赖一家中国供应商。从微电子、无人机马达到夜视镜、导弹瞄准系统,诸多国防核心装备的生产都离不开中国矿产,这让中国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掌握了重要筹码。
面对危机,西方企业和政府虽已行动,但短期内难以破局。美国国防部一方面要求国防承包商 2027 年前停用中国来源的稀土磁铁,另一方面通过拨款扶持替代产能 —— 如出资 4 亿美元入股美洲最大稀土矿运营商 MP Materials,试图重建供应链。然而,稀土开采、冶炼及磁铁制造等环节的技术壁垒和产能建设周期,意味着新供应链成型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更棘手的是,部分小众矿产因应用范围窄、生产成本高,在西方缺乏经济可行的替代产能。以锗为例,莱昂纳多 DRS 等美国国防企业的 “安全库存” 已濒临耗尽,其用于导弹红外传感器的锗材料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公司 CEO 直言 “2025 年下半年若材料供应无改善,交付将难以为继”。
中国在执行出口限制时的严格程度同样超出预期。西方企业反映,中国监管机构要求提供产品设计图、生产线照片甚至最终用户名单等敏感信息,以确保矿产不流入军事领域。美国锑业公司的 55 吨锑矿在宁波港转运时被扣留三个月,放行后又被要求退回澳大利亚,且货物封条遭破坏,这一系列操作凸显了中国执行禁令的决心。
对于西方国防产业而言,这场 “稀土矿产危机” 才刚刚开始。小型无人机制造商因储备不足、资金有限,成为首批受冲击的群体;大型军工企业虽能通过囤积或投资自救,但在关键矿产 “中国依赖” 的格局下,未来数年的生产计划仍将持续承压。这场围绕稀土矿产的博弈,已经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