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43.6 1.14%
|
深证成指 12571.37 2.25%
|
恒生指数 24998.82 -0.81%
|
纳斯达克 21718.44 0.59%
|
日经225指数 42828.79 0.73%
|
罗斯巴德 总管理员
1863 文章
3277977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国大模型开源优势倒逼行业反思
2025年08月27日 09:00    
收藏  
举报

近期,Reddit社区一则关于“中国开源AI模型主导美国初创生态”的讨论引发全球关注。据《经济学人》援引硅谷顶级风投Andreessen Horowitz(简称a16z)合伙人Martin Casado的爆料:当前向a16z寻求融资的美国AI初创公司中,高达80%在路演时展示的技术方案,核心依赖的并非OpenAI、Anthropic等美国本土闭源模型,而是源自中国的开源AI模型。

这一数据彻底颠覆了几年前“开源模型仅为行业陪跑”的认知。正如该话题发起者——Reddit社区“未来学”板块前1%热门创作者lughnasadh所调侃:“若美国近八成新创企业已倒向中国开源模型,那么在全球其他资源更有限的市场,这一比例恐怕已无限接近100%。”

硅谷风投大佬的警示:中国开源优势倒逼行业反思

Martin Casado并非普通的风险投资人——作为a16z负责125亿美元AI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的核心合伙人,他曾主导投资World Labs、Cursor、Ideogram等多家明星AI创业公司,更因早年联合创办网络虚拟化企业Nicira(2012年以12亿美元出售给VMware),被视作软件定义网络(SDN)商业化的奠基人,也是推动现代云计算架构成型的关键人物。

正是这位在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远见者”,在近期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开源AI的崛起。他在《20VC》播客中直言:“行业正陷入一种矛盾:舆论高呼支持开源,但头部企业的行动却在收紧开放边界——Meta的Llama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曾因开放Llama模型收获开源社区赞誉的Meta,自Alexandr Wang加入并推动战略调整后,已将重心转向“超级智能”研发,Llama项目逐步缩减开放范围,甚至出现闭源倾向。而另一边,OpenAI虽多次提及“重新拥抱开源”,但其最新发布的专有模型GPT-5性能平平,让外界对其承诺的可信度打上问号。

“若问‘开源是否比闭源更具竞争性’,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已在开源领域建立绝对优势。”Casado强调,“正确的应对绝非‘以闭抗开’,而是加大自身开源投入。但遗憾的是,当前行业巨头的选择恰好相反。”

他同时指出,AI开源与传统软件开源存在本质差异:“复制代码易,重建模型难。一个顶级开源AI模型的背后,是数亿甚至十亿美元级别的数据积累与训练流水线搭建,绝非‘免费白送’这么简单。”即便如此,开源仍将是AI生态的核心支柱——历史上传统软件的开源市场占比约20%,而AI领域的这一比例会显著更高,“从生态健康度来看,AI开源时代比软件开源时代更具活力。”

全球榜单震撼一幕:前16名开源模型全为“中国造”

软件工程师、AI领域自媒体人Rohan Paul近期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则发现,进一步印证了Casado的判断:在全球最大众包式AI生成设计评测平台Design Arena的开源模型榜单中,排名前16位的模型全部来自中国,而排名最高的非中国模型——GPT-oss-120B,仅能位列第17名。

“DeepSeek、智谱、月之暗面(Kimi)、Qwen(通义千问)这些中国团队,在坚持开源的同时还能实现技术垄断,实在令人惊叹。”Rohan Paul在帖子中写道。

不同于MMLU、SWE-Bench等依赖客观任务完成度的评测基准,Design Arena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贴近真实用户体验”:平台会随机展示两个模型的回答,由用户投票选出“更优结果”,新模型上线后可通过“人机对战式投票”快速积累口碑分数。这意味着,中国开源模型能包揽前16名,本质是在“用户主观体验”维度全面压制海外竞品。

从Design Arena公布的近7天数据(截至2025年8月27日)来看,中国开源模型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排名,更体现在胜率、对战次数等核心指标上:

排名

模型名称

Elo评分

对战战绩

胜率

波动范围

对战次数

平均响应时间

1

DeepSeek-R1-0528

1333

1220胜566负

68.3%

±2.2%

1786次

1分16秒

2

Qwen3 Coder 480B A35B Instruct

1321

715胜357负

66.7%

±2.8%

1072次

45.6秒

3

GLM 4.5

1318

493胜250负

66.4%

±3.4%

743次

1分48秒

4

DeepSeek-V3-0324

1300

1348胜759负

64.0%

±2.0%

2107次

1分05秒

5

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

1281

699胜440负

61.4%

±2.8%

1139次

45.5秒

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源模型的“追赶速度”。Rohan Paul引用Epoch AI的数据指出:“能在消费级GPU(如RTX 4090、RTX 5090)上运行的开源模型,与全球最前沿闭源模型的差距平均仅为9个月;而在OpenAI o1模型发布后,开源社区仅用4个月就实现了技术追平。”这一速度意味着,未来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开发者,都能通过中国开源模型获得接近顶尖的AI能力。

网友热议:性价比成关键,实用主义主导未来

Casado的观点与Design Arena的榜单,在海外社区引发激烈讨论,而“性价比”成为高频关键词。

用户TradingPulse X在评论中直言:“中国开源模型的成本优势远超西方模型。对初创公司而言,这是无需犹豫的选择——现金流就是生命线,能以更低成本获得同等甚至更优的技术,没有理由拒绝。”

另一位用户Dylan Bishop则用“震撼”形容自己的感受,而Rohan Paul回复称:“这种依赖来得非常突然。如今整个基于开源生态的创业圈,已经深度绑定中国模型。”

也有部分网友对榜单可信度提出质疑,认为GPT-oss等西方模型应获得更高排名。但用户lordmostafak的评论颇具代表性:“我确实觉得GPT-oss该排得更靠前,但不可否认,中国模型现在就是主导市场。对我来说,模型来自哪个国家不重要,好用才是核心——就像那句中国俗语说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趣的是,这句话恰好出自中国,这或许就是一种时代的隐喻。

从硅谷风投的警示到全球榜单的垄断,中国开源AI模型正以“更精简、更便宜、更贴近用户”的姿态,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西方“AI独角兽”尚未崛起,中国开源生态却已悄然成为全球创业者的“技术底座”——未来AI的竞争,或许不再是单一模型的性能比拼,而是开源生态的普惠性与迭代速度的较量。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资本热捧下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加速与全球突围
   流动的沙        2025/08/28 05:22
2026年加密货币的主要叙事是什么?
   币海独步者        2025/08/27 05:46
中美AI分岔路:聚焦AGI还是深耕应用?
   林天心        2025/08/26 06:44
科技股带动A股狂飙的核心逻辑
   币海独步者        2025/08/25 05:28
OpenAI单月营收破10亿美元:奥特曼交棒,瞄准万亿AI未来
   Vicky        2025/08/25 01:29
华为UCM破HBM封锁 算法重构内存效能
   林天心        2025/08/13 02:19
中国千亿豪赌AI赛道
   林天心        2025/07/17 03:58
OpenAI回应马斯克诉讼:“很难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鲁克        2024/03/06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