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94.28 0.46%
|
深证成指 13325.25 0.83%
|
恒生指数 26854.85 -0.20%
|
纳斯达克 22261.33 -0.33%
|
日经225指数 45449.73 1.47%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11 文章
33852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品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7500亿能源大单?美欧交易的数学困局
2025年07月31日 02:55    
收藏  
举报

当欧盟与美国高调签署三年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协议时,市场看到的不是共赢蓝图,而是一道无解的数学题。

冰冷的贸易数据揭示:2024年欧盟实际进口美国能源仅760亿美元,新目标却要求年采购额暴增至2500亿美元——这意味着欧盟67%的能源需来自美国,而现实进口占比不足24%。

即便欧盟将全部液化天然气(LNG)订单转向美国,按2024年价格总额仅430亿美元。要达到协议目标,美国对欧LNG出口需激增6倍,这无异于要求俄罗斯、卡塔尔等传统供应国集体退出欧洲市场。

石油转向更为艰难:欧盟目前仅15.4%石油进口自美国,中东供应商不会拱手相让份额,而美国炼油产能早已饱和。更令人费解的是,欧盟石油消费峰值已过,强推化石燃料进口与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

三重现实枷锁将承诺牢牢禁锢。美国对全球能源出口总额仅3180亿美元,欧盟新目标相当于买走近八成产能,直接引发ICIS分析师警告:“要么支付超级溢价,要么接收远超消化能力的能源量”。

产能扩张更面临物理极限——满足协议需美国LNG产能远超2030年规划,但新建终端建设周期长达5年。而最大的悖论在于:欧盟委员会承认能源采购是企业商业行为,政府无权强制私营公司执行政治承诺。

荷兰合作银行指出唯一可行路径:欧洲资本入股美国LNG项目。道达尔等巨头投资得州终端的“股权换气源”模式,虽能保障长期供应,却无法填平7500亿美元鸿沟。

当白宫欢呼“历史性合作”时,贸易数据正上演残酷的拆解游戏:2024年欧盟进口美国核燃料仅53亿欧元,石油需求持续萎缩,中东供应商虎视眈眈。

协议暴露了当代贸易谈判的荒诞本质——政客挥舞天文数字换取头条,却拒绝承认供给曲线与需求函数的铁律。

能源市场没有魔术师,只有输气管载不动的政治野心。这份天价协议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政治算术破产的标本:当2500亿美元的年采购目标遭遇760亿美元的现实基础,再华丽的承诺也只能在数学公式前轰然倒塌。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能源奇谋:让核能入驻退役煤电厂
   林天心        2025/09/18 02:30
新药管线38%依赖中国 特朗普的“刀”该如何落下?
   林天心        2025/09/12 05:24
冯德莱恩的欧洲叙事:口号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币海独步者        2025/09/11 04:49
敢再罚谷歌的钱?特朗普威胁欧盟要启动301调查
   以太坊信徒        2025/09/07 04:13
欧盟监管机构:投资者可能误解代币化股票
   流动的沙        2025/09/02 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