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稀土这项战略资源,也担心中国对新技术的垄断带来风险。当地事件7月4日报道,预计日本将从明年2026年1月开始尝试从海底提取稀土矿物。
一位日本政府创新项目负责人周四(7月3日)表示,日本将从明年1月开始尝试从海底提取稀土矿物,这将是目前地球上最深层的此类试验。
本周早些时候,日本承诺将与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合作,确保关键矿物的稳定供应。很多国家越来越担心中国在这些对新技术至关重要的资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稀土是指17种从地壳中提取相对困难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硬盘、风力发电机和导弹等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几乎占全球稀土开采产量的三分之二,占全球稀土精炼产量的92%。
“地球号”的全球首创
日本一艘名为“地球号”的深海科学钻探船将从明年1月开始进行“试验航行”,以回收海底含有稀土元素的沉积物。日本跨部门战略创新推进计划负责人石井正一(Shoichi Ishii)介绍了这一计划。
他说:“这项从5500米(3.4英里)水深处提取沉积物的试验,是世界首例。”
“我们这次航行的目标是测试所有采矿设备的功能,”石井正一补充说,“所以提取的沉积物数量根本无关紧要。”
“地球号”将在日本位于太平洋的南鸟岛周边经济海域钻探。南鸟岛是日本最东端的岛屿,也被用作军事基地。
据《日经新闻》报道,此次任务计划在大约三周内从海底提取35吨泥土。每吨泥土预计含有约两公斤(4.4磅)稀土矿物。
深海采矿与地缘政治
深海采矿已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外界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在公海快速推进该项技术的做法感到担忧。
自今年2025年4月起,中国要求出口稀土必须获得许可,此举被视为对美国限制中国商品进口的反制措施。据最新报道,中国已经在谈判中有所让步。
环保组织警告说,深海采矿可能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海底环境。
拥有国家水域之外海底管辖权的国际海底管理局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一项全球规范,以监管深海采矿活动。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 “维生素”,其战略价值早已超越资源本身,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领域。从 F-35 战机的隐身涂层到特斯拉电动车的驱动电机,从 5G 基站的信号放大器到医疗影像设备的造影剂,稀土元素渗透在几乎所有高端科技领域。据美国国防部数据,一架 F-35 战机需消耗 400 公斤稀土材料,而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和电池至少需要 30 公斤稀土。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得稀土成为能源转型与国防安全的双重战略资源。
成本巨大
日本在稀土回收和替代材料领域投入巨大,索尼、TDK 等企业开发出从废旧电子产品中提取稀土的技术,但回收率仅为中国的 1/5,且成本高昂。同时,日本计划从南鸟岛海底泥浆中开采稀土,然而 5500 米深海采矿技术尚未成熟,设备下潜深度仅达目标的 44%,成本是陆地开采的 5 倍。此外,日本汽车业因中国出口管制陷入危机,丰田混动车电机所需的镝、铽库存仅够维持 3 个月,被迫投入巨资研发 “稀土减量技术”,导致成本上升 25%、性能下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