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烟花表演引发了广泛争议,迅速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责任追究行动。西藏日喀则市在本周三(10月15日)发布了调查结果,对上月那场扰乱生态的烟花活动进行了严厉处理。这种处置的速度、范围和力度,在中国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中实属少见。
被网友斥为“破坏山体”的主要组织者——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涉嫌违规,已被正式立案调查。赞助方“始祖鸟”需承担相关的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工作。而批准该活动的江孜县政府,则有10位领导干部受到追责。一位中国评论账号尖锐指出:“一场烟花表演竟让一个县的领导班子崩盘,真是壮观!”
官方通过此次事件释放出强烈警示:高层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并非空谈,而是实打实的行动。然而,这件事暴露出的问题——偏远地区政府决策缺乏科学性、权力过于集中,以及对形势的误判——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根据日喀则市的报告,9月19日的“升龙”烟花表演是由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讨论就批准的,存在决策违规。县委县政府及相关单位还存在报告制度执行不力、监管缺失、履职不尽责等缺陷。
报告显示,烟花燃放影响了约30.06公顷的草地;场地平整、人员活动和车辆碾压破坏了15.29亩土壤和草层;野生动物受到短暂惊扰;烟花残渣如粉末和塑料碎片清理不完全。该活动被认定为“在高原敏感生态区的人为干扰行为,虽然短期直接破坏有限,但潜在风险需持续监测”。
蔡国强艺术工作室涉嫌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和《草原法》,已被立案。同时,江孜县委书记陈昊、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分局局长次成江措,以及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党组书记达次,被免职并接受审查调查。
兼任副县长的公安局局长李积平也被免职——可能因该活动作为公共事件,曾获公安局许可。此外,县长多吉普拉、县委宣传部正副部长,以及分管文旅和生态的两名副县长,也均被立案审查;县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则受到诫勉谈话。
这个仅有8万人口的江孜县“一夜成名”,却并非好事。该县位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已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县领导或许以为借蔡国强的名气能提升本地知名度,甚至幻想借此在国际上出彩,作为政绩炫耀。
然而,他们低估了风险。表演地点虽非自然保护区,但仍是生态脆弱地带。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草地上燃放1050盆烟花,营造出3000米长的“彩龙”图案,让许多人难以相信这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图:爆破艺术家蔡国强 来源:百度图库
事件根源在于中国偏远小县的“一言堂”决策模式。报告提到,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就拍板,报告制度形同虚设,监管流于形式,这暗示活动成败全凭书记或县长一己之见,班子成员未参与讨论,也未向上级汇报。当然,即便集体讨论,其他人敢否提出异议,也值得怀疑。
这种决策习惯在许多偏远地方司空见惯,通常不会闹出大动静,即便有也难传开。江孜县这次却搞得沸沸扬扬,无法掩盖。可惜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8月底刚率队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强调要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和强边四项重点。话音刚落,江孜县就在生态敏感区搞干扰活动,不被严厉惩处才怪。
现年68岁的蔡国强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全球享有盛誉。他称“升龙”表演是其青年时代的梦想。据报道,其团队最初计划在日本富士山实施,但因环保评估未过关而作罢;后又考虑法国圣维克多山,也遭拒绝。这表明该创意与环保要求并不协调。最终却在生态更敏感的西藏高原落地,有人嘲讽这是名人光环和资金推动的结果,也有人批评这是权力与资本的勾结,对西藏文化和生态的轻视与无礼。
从江孜县政府被重罚来看,此事并非典型的“权力资本勾结”,更多是地方领导的仓促和失策。这种“一言堂”机制短期难改,但涉及生态保护时,各地政府需尽快警醒,别再糊涂行事。
对爆破艺术家蔡国强而言,其在中国的艺术生涯或将进入低潮。艺术可以创新和争议,但绝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无论在哪里,这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