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367.58 0.00%
|
深证成指 10171.09 -0.08%
|
恒生指数 23332.72 -0.05%
|
纳斯达克 19119.44 -0.48%
|
日经225指数 37498.63 -0.68%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334 文章
4348256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美贸易战暂停,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脚步是否停滞
2025年05月19日 08:24    
收藏  
举报

正当印度怀揣着迈向 “世界工厂” 的憧憬稳步前行时,美国与中国骤然宣布达成贸易 “重置” 协议,这一消息极有可能给新德里蓬勃的制造业雄心带来不小的冲击。

就在上周,美中双方于瑞士顺利达成一项协议。特朗普时期针对中国商品所设置的高额关税,一夜之间出现大幅调整,从原先高达 145% 锐减至 30%;而反观印度,其面临的美国关税仍维持在约 27% 的水平。

德里智库全球贸易研究所(Global Trade Research Institute,GTRI)的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指出,原本从中国流向印度的制造业投资,如今极有可能陷入停滞,甚至出现 “回流” 现象。他进一步分析道:“印度低成本的装配线或许还能勉强维持运营,然而附加值的增长已然岌岌可危。”

这种市场情绪的转变,与上月德里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彼时,苹果公司高调宣布,将把大部分面向美国市场的 iPhone 生产业务,从中国逐步转移至印度。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直言不讳地告知苹果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不要在印度设厂”,理由是 “印度是全球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生产转移的计划似乎并未因此而止步。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沙兰・沙阿(Shilan Shah),在美中协议宣布之前发布的一份投资报告中曾明确指出:“从短期来看,印度确实具备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商品供应方的条件。” 他还特别提到,印度出口至美国的产品中,多达 40% 与中国的出口类型高度相似。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早期迹象表明,印度出口商正积极填补中国生产商撤离后留下的市场空白。根据一项针对印度制造商的调查数据显示,印度的新出口订单飙升至 14 年来的历史高位。日本野村证券(Nomura)也敏锐地捕捉到,越来越多的 “间接证据” 显示,印度正在逐步成为 “贸易转移与供应链重组” 进程中的赢家,尤其是在中低技术制造领域,如电子产品、纺织品以及玩具等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不过,也有部分分析人士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尽管美中近期达成了贸易 “重置” 协议,但两国之间深层次的战略脱钩,从长远来看,实则对印度有利。一方面,在多年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后,莫迪政府如今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积极向外国公司敞开大门,这无疑为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印度与美国目前正在就一项贸易协议展开深入谈判。倘若该协议能够顺利达成,印度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有望在全球企业为实现供应链多元化而进行的业务转移浪潮中,也就是所谓的 “中国出走”(China Exodus)趋势里,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印度刚刚与英国成功签署一项贸易协议,协议内容大幅降低了包括威士忌与汽车在内的部分受保护行业的关税。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举动或许预示着新德里在印美谈判中,也将采取类似的让步策略。

然而,即便印度制造业看似前景一片光明,这股乐观氛围仍需我们保持谨慎态度,原因是多方面的。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索纳尔・维尔玛(Sonal Verma)与奥罗迪普・南迪(Aurodeep Nandi)在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就曾提醒,随着中国重新回归全球市场竞争,市场也并未完全忽视其他亚洲竞争对手,例如越南等国家,依然在众多投资者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强调:“因此,印度若想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除了依靠现有的关税优势之外,还必须大力推进切实可行的便利营商改革。”

长期以来,印度严峻复杂的营商环境一直是阻碍外国投资者进入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二十年来几乎一直徘徊在 15% 左右,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尽管莫迪政府积极推行了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PLI)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从实际成效来看,依然不尽如人意。印度政府智库 ——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也不得不承认,印度在吸引从中国撤出的外资方面,“成效有限”。该组织进一步指出,越南、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凭借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简洁明了的税法、较低的关税,以及积极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成功实现了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而印度在这方面则明显落后。

根据野村证券的深入分析,印度在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如 iPhone 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存在持续且严重的依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印度从当前这一波供应链转移浪潮中获取更大利益的能力。德里智库全球贸易研究所的斯里瓦斯塔瓦向 BBC 表示:“只有当更多手机零部件能够在印度本土实现制造,印度从 iPhone 生产中所获得的收益才会显著增加。” 据他介绍,目前每部在美国市场销售的 iPhone,苹果公司能够赚取超过 450 美元的利润,而印度所获得的利润却少于 25 美元。尽管在出口统计数据中,整部 iPhone 约 1000 美元的售价都会被计入印度的出口额,但这种表面上的数字增长,并未给印度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收益。斯里瓦斯塔瓦直言:“仅仅在印度进行产品组装,作用十分有限,除非苹果及其供应商能够在印度建立起完整的零部件生产体系,并开展高附加值的生产工作。否则,印度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占份额将极为微小,出口数字的增长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甚至可能引发美国方面更多的审查,而印度却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经济利益。”

德里智库全球贸易研究所还指出,这类单纯的组装工厂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质量普遍不高。回顾 2007 年,诺基亚在印度南部城市钦奈(Chennai)建厂时,众多供应商也随之进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如今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大多选择进口零部件,并致力于降低关税成本,而不是在印度本土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斯里瓦斯塔瓦解释称,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所进行的投资规模,甚至可能低于从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中所获得的补贴金额。

此外,外界对于中国出口商利用印度作为转口贸易渠道,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印度政府似乎对这一发展方向持开放态度。该国首席经济顾问去年曾公开表示,应积极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出口导向型工厂,以此来推动本地制造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印度现有的工业政策成效有限,尚未实现预期目标。但专家们同时也提醒,这种做法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印度发展本土技术、构建自身工业基础的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苹果等大企业的入驻声明,为印度制造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印度距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工厂”,仍然任重而道远。斯里瓦斯塔瓦在社交媒体上向决策者呼吁:“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物流体系、建立稳定的监管环境,这些都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中此次的贸易重置,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止损措施,并非长远发展之计。印度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否则极有可能面临被全球产业链边缘化的风险。”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一辆100%的“美国制造”汽车需要多少钱?
   大存        2025/05/19 03:15
美欧关税谈判正式开启 欧盟这次没那么容易妥协
   股海柠檬精        2025/05/18 06:22
特朗普称不希望苹果在印度制造产品
   大存        2025/05/16 03:02
印度:下一个世界工厂?
   罗斯巴德        2025/05/09 09:01
英国和印度达成贸易协议,用十年逐步实现零关税
   以太坊信徒        2025/05/07 02:12
币海财经20250506丨周周大事记之国际新闻
   币海独步者        2025/05/06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