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美国科技巨头与当地工会的斗争一切都刚刚才开始
美国科技巨头与当地工会的斗争一切都刚刚才开始
 陆一夫    本文来自 Bloomberg
2023年03月01日 03:18
  收藏
   

过去数十年来,美国顶级规模的科技公司一直在强调,他们与之前的主流公司不同,他们的生产力更高,更快地无视惯例,更专注于让客户的生活更美好,旧经济中的固定成份——尤其是监管和工会——对他们这种基于速度和灵活性的创新型公司来说是不合适的。

2022年,工会还是对大型科技公司发起了进攻,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投票胜利,但随着这一年的推移,有一点明显起来:这些小规模的冲突(尚未导致管理层和工人之间达成集体契约)只是工会与美国科技行业长期斗争的开篇。

去年4月,亚马逊位于纽约州斯塔滕岛的一家大型仓库的工人投票决定加入初创的亚马逊工会,这是工会运动在亚马逊旗下的美国分支机构首次取得成功。

这场胜利让被解雇的前员工、该工会领导人克里斯·斯莫斯立刻成为了一名民间英雄,让他得以开始一个人的巡回演出,在其他劳工组织面前发表演讲,会见潜在的组织者,并登上新闻节目。

两个月后,在马里兰州托森市的一家苹果公司零售门店,员工们投票加入了国际机械师协会,这是这家iPhone制造商首次出现的工会胜利。俄克拉何马市的一家门店也在去年10月行动,加入了美国通讯业工作者协会。

两家公司的员工有不同的不满之处。亚马逊高度自动化仓库的员工表示,他们觉得自己是可以牺牲的,有时工作强度会超过身体极限。在苹果的门店,员工们表示,曾作为维修和技术支持中心的零售店正在不断推动销售,将一个过去用来展示技术技能和文化标识的工作场所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销售点。

不满也有共同点:计时工人表示,他们没有分享到雇主在疫情期间生意火爆带来的收益。

华盛顿大学研究硅谷的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奥玛拉表示:“疫情是一个催化剂,因为这些人都在前线。这是一支庞大的、无形的劳动力队伍,这些庞大公司的主导地位得到极大强化,它们变得越来越赚钱。”

美国劳工运动已陷入困境很长时间,其支持者们正热烈称赞上述工会胜利(以及星巴克门店似乎不断扩大的工会运动),认为这是有组织劳工的再次觉醒,完全可以与20世纪30年代克服激烈反对后将汽车业组织起来的成果相提并论。

亚马逊和苹果利用一个屡试不爽的回避工会策略来反击。

据组织者称,他们举行了强制参与的反工会会议,并派遣部门经理和高管劝阻工人不要联合起来,他们认为工会会在工人和老板之间的谈判中加入一个不必要的参与者。尽管在大谈特谈创新,但“投反对票”的宣传听起来都像是企业多年来一直用来阻止员工抱团的说法,无论员工是运送废物、在仓库里移动托盘还是在键盘上修改代码。工会官员表示,苹果公司甚至创建了一个由管理层控制的伪工会,这是一个世纪前常用的压制工会支持的策略。

苹果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亚马逊发言人玛丽·凯特·帕拉迪斯说:“我们认为工会不是我们员工的最佳选择。”

去年12月15日,在纽约一家使用亚马逊无现金购物技术的星巴克门店,员工们以微弱优势投票否决了工会化。亚马逊正在挑战亚马逊工会在斯塔滕岛的胜利,而不是开始与其谈判集体合同。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表示,该公司可能会将其案件提交联邦法院,可能会引发一场漫长的法律之战。亚马逊工会在纽约其他仓库发起的两次投票以工人投票不参加而告终,该工会暂停了争取进行更多投票的计划。

在马里兰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的投票之前,苹果公司的组织者放弃了在亚特兰大一家门店举行工会投票的计划,称该公司对员工的胁迫让投票不可能公平。美国劳工关系委员会(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最终认定苹果公司侵犯了工人的权利。该公司在裁决发布后没有对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发表评论。2022年11月,在圣路易斯一家购物中心的苹果门店,另一次工会化尝试被最终放弃。

美国劳工关系委员会认定,亚马逊在说服员工反对工会的活动中也侵犯了工人的权利。

但该机构惩罚此类失误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微不足道的惩罚,以及要求雇主真诚协商。

自由派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美国进步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大卫·马德兰说:

“所有雇主,无论他们自认是好是坏,都有动机违法,阻止工人组建工会,在苹果和亚马逊,工人们至少在几个地方赢得了工会,但他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可能永远都拿不到集体合同。”

组织者仍在寻求进行更多投票,他们表示,他们相信公众的压力最终会把这些公司带到谈判桌前,“在某些方面,这是一个贯穿企业一生的事情,”历史学家奥玛拉在谈到工会斗争时说。“这表明,这些大科技平台确实和其他公司一样,它们没有那么特别,这就是资本主义。”

编辑: 陆一夫
更多财经请关注 WX: Chaocaijing123456
币海财经: 全球财讯门儿清 https://www.bihai123.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