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的数字货币钱包内测截图显示,其基本功能涵盖数字资产兑换、数字钱包管理、交易记录查询及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等。
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对于传言公开回应称,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既然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由DC(数字货币)和EP(电子支付)构成,对用户而言,DC/EP与第三方支付在应用中必然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强调,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4月3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央行也称要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落地在即,数字货币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将造成哪些深刻的影响?市场与相关行业是否为这个时代的开启做好了准备?
首先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极大冲击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市场地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4月2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字货币未来如果真正落地的话,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冲击不会很大,原因有四点。
一是从发展思路上,数字货币就是作为零售支付体系的补充,提供多元化选择之一;二是数字货币的发行规模相对有限;三是数字货币的技术、效率、流程等仍需不断优化;四是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习惯也需逐渐适应。
万向区块链、PlatON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4月2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字货币中,人民银行在做好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基础上,支付路径、支付条件以及之上的商业应用会交给市场来做。尽管从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不一样,但第三方支付目前对各种应用场景的渗透以及建立的收单系统,可以在数字货币的应用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
多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数字货币还在观望和了解中。数字货币是很大的创新,有很多场景、合作和应用模式,所以如果是能参与其中的机构当然都会尽量参与。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高层4月2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字货币对支付宝和微信的威胁可能更大,有可能取代他们的电子钱包。但是,他也认为,即使是某个产品被取代,也可能会衍生出新的合作模式。
关注币海启行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