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30.65 -0.03%
|
深证成指 13117.47 0.32%
|
恒生指数 26587.52 0.16%
|
纳斯达克 22470.73 0.94%
|
日经225指数 45580.03 0.61%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18 文章
346548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用“超级智能”争夺现实:Meta眼镜重构注意力经济
2025年09月19日 02:20    
收藏  
举报

当马克·扎克伯格在Meta Connect大会上戴上那副内置显示屏的雷朋智能眼镜时,他展示的不仅是一款硬件新品,更是一次战略意义上的“再定位”——从社交平台到下一代计算范式的主导者。799美元的定价、神经接口操控、实时AI叠加,这些技术标签背后,是Meta在经历元宇宙溃退后,对增长曲线的一次孤注一掷。资本市场或许更关心一个问题:这家以广告为核心收入的公司,是否真能靠一副眼镜,撬动一个脱离智能手机逻辑的新生态?

 

过去几年,Meta的转型路径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科技巨头困境:增长焦虑驱动下的战略漂移。2021年,扎克伯格将公司更名为Meta,豪赌元宇宙,试图用虚拟现实重构社交体验。然而,Reality Labs部门累计亏损超百亿美元,用户增长停滞,硬件笨重且应用场景匮乏,最终未能形成自我强化的生态闭环。投资者质疑声起,股价承压,市场开始重新评估这家公司的技术远见与执行能力。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叙事支点,而智能眼镜,则被选为承载这一叙事的物理载体。

 

选择可穿戴设备作为突破口,并非偶然。智能手机的创新已进入平台期,性能冗余、形态固化,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整个移动生态的增长红利趋于见顶。科技巨头们纷纷寻找“后手机时代”的替代方案。Meta的逻辑是:既然无法在现有赛道上实现颠覆,那就另辟战场——将AI从被动响应的工具,升级为主动感知、持续交互的“超级智能”,而眼镜,因其贴身性、视觉主导性和低干扰特征,被视为最理想的载体。

 

这一战略转向,本质上是对“注意力经济”控制权的再争夺。当前,用户的注意力仍被牢牢锁定在手机屏幕上,Meta的广告收入也高度依赖于此。但若AI助手能通过眼镜在现实世界中实时提供信息、建议甚至决策支持,那么人机交互的入口将从“主动打开应用”变为“被动接收服务”。这意味着,Meta有机会从“内容分发平台”进化为“认知协作者”,从而在用户决策链中占据更前端的位置。一旦实现,其广告模式或将演变为更精准、更情境化的“意图捕捉”系统,带来更高的变现效率。

 

然而,技术愿景与商业现实之间,横亘着多重结构性障碍。首先是生态依赖。新款眼镜需连接手机才能上传内容,这意味着它仍处于现有移动生态的从属地位,而非独立平台。真正的颠覆,应是设备本身具备完整的计算、通信和存储能力,而这在当前功耗、散热和小型化技术条件下尚难实现。其次,神经接口虽被冠以“主流”之名,但其稳定性和普适性仍有待验证。发布会现场的通话失败,不仅是技术瑕疵,更是系统可靠性不足的隐喻——当基础体验无法保障时,高级功能再炫酷也难以形成用户粘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Meta正试图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一边是短期可量化的硬件销售,一边是长期不确定的AI生态构建。前者依赖供应链、品牌合作与消费意愿,后者则需要基础模型突破、数据授权和开发者生态支持。这两条路径的资源需求和成功逻辑截然不同,极易造成内部资源错配。事实上,Meta在六个月内四次重组AI团队,并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恰恰暴露了其在组织架构上尚未找到稳定模式。频繁的结构调整虽显示决心,但也可能削弱执行连续性,导致战略落地变形。

 

从产业链角度看,这款眼镜的命运也牵动着全球制造格局的敏感神经。尽管扎克伯格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对中国的复杂态度,但产品仍由歌尔股份代工。这并非偶然选择,而是中国在精密电子制造、光学模组和供应链整合方面的绝对优势所致。地缘政治的喧嚣无法掩盖一个基本事实:高端消费电子的制造重心仍在亚洲。Meta的依赖,是全球科技公司共同面临的现实——创新可以发生在硅谷,但量产必须依托中国。

与此同时,Meta在内容端的动向同样值得关注。公司正与阿克塞尔·斯普林格、新闻集团等媒体洽谈内容授权,旨在为AI训练获取高质量文本。这一动作,反映出AI竞争已从纯技术层面向“数据主权”延伸。OpenAI、亚马逊等对手已率先与主流出版商达成协议,构建受版权保护的训练数据集。Meta若想在AI助手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上不落人后,就必须解决内容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否则,其AI生成的回答可能持续面临“幻觉”与版权争议,难以赢得专业用户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Meta的硬件策略正在从“试水”转向“规模化”。与依视路陆逊梯卡的合作已显成效,第二代雷朋眼镜销量超200万副,产能规划至2026年达每年1000万副。这一数字虽无法与智能手机相比,但已形成初步市场基础。与Oakley合作推出运动款,则是向垂直场景渗透的信号。这些动作表明,Meta不再满足于打造“极客玩具”,而是试图建立可持续的消费级产品线。然而,硬件利润率远低于广告业务,其长期价值仍取决于能否通过设备反哺AI生态,形成“硬件引流—数据沉淀—模型优化—服务增强”的正向循环。

 

最终,这场赌局的核心,是Meta能否重新定义“平台”的边界。智能手机时代,平台是操作系统与应用商店;而在扎克伯格的构想中,平台将是无处不在的AI感知网络,而眼镜只是第一个节点。如果成功,Meta将不再是一家依赖用户主动点击的广告公司,而是一个嵌入人类认知流程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但若失败,这些投入可能沦为又一笔昂贵的“未来学费”。

 

资本市场对此仍持观望态度。元宇宙的教训历历在目,投资者不再轻易为宏大叙事买单。他们更关心的是:这款眼镜能否在发布后三个月内维持销量?AI助手的实际使用率是否显著提升?内容授权谈判能否落地?每一个短期指标,都是对长期愿景的验证。扎克伯格的超级智能,听起来像是通向未来的钥匙,但也可能只是另一扇通往技术深坑的门。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算力即权力?甲骨文联手OpenAI暴涨40%背后的隐秘逻辑
   林天心        2025/09/11 02:53
马斯克:我想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即使答案是完全消灭我的意识
   鲁克        2025/09/08 11:47
马来西亚推出首个人工智能银行Ryt Bank:金融科技的新篇章
   Vicky        2025/08/29 08:41
喂饱Meta的AI:3座新电厂 烧掉一个州8%的电力
   林天心        2025/08/27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