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30.65 -0.03%
|
深证成指 13117.47 0.32%
|
恒生指数 26576.59 0.12%
|
纳斯达克 22470.73 0.94%
|
日经225指数 45139.87 -0.36%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18 文章
346633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制裁下的关键一跃:华为昇腾集群破局
2025年09月19日 02:37    
收藏  
举报

当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在上海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表示“昇腾芯片是我们人工智能计算战略的基础”时,这一表态被普遍解读为释放出明确的战略信号。此时正值中国最高领导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前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美关系走向,而华为选择在此时间节点公开其在人工智能算力领域的进展,显示出企业技术路径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之间的紧密关联。

 

长期以来,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严重制约了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所需的核心算力。作为被制裁企业,华为自2019年起无法获取先进制程的海外制造能力,被迫转向自主研发和本土供应链整合。此次发布的基于国产工艺的“超级节点+集群”计算方案,正是其应对策略的具体体现。该方案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级架构优化和大规模集群部署,弥补单颗芯片在制程上可能存在的代际差距,从而实现整体算力水平的提升。这种思路并不追求在单一指标上超越国际领先产品,而是强调工程化集成能力,在现有条件下构建具备可用性和扩展性的AI基础设施体系。

 

华为推出CloudMatrix 384系统,集成384个昇腾AI处理器,宣称可提供300 petaflops算力,性能目标直指英伟达NVL72系统。公司还披露了Atlas系列超级计算模块的发展规划,包括搭载8192块卡的Atlas 950 SuperPoD,支持8艾FLOPS FP8算力,并计划在未来构建可聚合数百万张加速卡的Atlas 960超级集群。这些产品构成了一套覆盖不同规模需求的算力体系,意在为国内用户提供不依赖美国硬件的替代选择。尤其对于政府机构、大型国企及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行业而言,这种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具有更强的安全保障意义,能够在外部供应风险加剧的环境下维持基本运算能力。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中国推动科技自立的整体战略。近年来,政府持续鼓励关键领域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尤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加强自主可控。近期政策导向显示,国内科技企业被要求减少采购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尽管该产品符合美国出口规则,但仍被视为一种结构性依赖。这种转变表明,北京正试图从被动适应管制转向主动构建独立生态。此举不仅是出于安全考量,也反映出决策层希望在全球AI发展格局中掌握更多主动权,避免长期处于技术跟随者的位置。

 

英伟达对此并非无动于衷。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公开表达对相关动向的失望情绪,但他也承认,中美之间存在更广泛的议题需要协调。值得注意的是,H20芯片虽获美方批准销售,但需将销售收入的15%支付给美国政府,这一条件本身就反映了技术贸易中的政治干预色彩。在此背景下,华为的技术进展无疑削弱了美方通过芯片出口施加影响力的杠杆作用。它意味着即使美国继续收紧高端GPU供应,中国仍有可能依托本土企业形成闭环能力,从而降低外部压力的实际效果。

从战略角度看,华为此举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也被视为一种增强谈判地位的方式。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在高层对话前亮出自主算力成果,有助于中方在技术脱钩与供应链安全议题上争取更大话语权。这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即便面临持续封锁,中国仍在推进替代性技术路径的建设。这种能力的存在本身,就可能影响未来双边博弈的策略选择。美方若一味以技术封锁为工具,可能会加速中国技术体系的分离趋势,最终导致全球科技生态进一步割裂。

 

当然,外界对其可行性仍有保留意见。分析指出,华为的路线图高度依赖中芯国际等本土代工企业的制造能力,而大规模量产过程中的良率、成本和稳定性仍是不确定因素。从原型验证到稳定交付之间存在显著挑战,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场景下,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比至关重要。过去几年华为展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能在快速演进的人工智能硬件赛道上持续追赶领先者。尤其是在先进封装、高带宽内存堆叠等关键技术环节,国产供应链仍处于追赶阶段。

 

更重要的是,硬件只是整个AI生态的一环。当前全球主流AI开发仍围绕英伟达CUDA平台展开,软件工具链、算法框架和开发者社区的高度成熟构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华为若想真正形成竞争力,不仅要在算力密度和集群效率上达标,还需同步建设配套的软件环境和应用生态。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产业上下游的广泛协同。能否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迁移至其平台,决定着其技术路线是否具备可持续的生命力。

 

不过,已有迹象表明市场正在响应。据称超过300套CloudMatrix 384系统已部署至20多家客户,反映出国内重点行业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上升。同时,华为公布了清晰的产品迭代计划:继昇腾910C之后,将陆续推出950PR、950DT、960及970系列芯片,并逐步引入自研高带宽内存技术。这一节奏与国际主要厂商的发布周期趋于同步,显示出其研发体系已进入常态化运作轨道。

 

总体来看,华为当前的技术推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科技产业链在外部压力下重构能力的一部分。业内观察认为,这体现了以系统集成带动上游突破的发展思路,在部分领域尝试走出一条非对称竞争的道路。虽然距离全面赶超仍有距离,但其进展足以改变原有的力量对比预期。未来中美在人工智能底层设施上的较量,或将更多体现为两种模式的竞争:一方依托先发优势和完整生态维持主导地位,另一方则通过垂直整合与规模化部署寻求突围。华为的角色,正是后一模式的关键试验者。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算力即权力?甲骨文联手OpenAI暴涨40%背后的隐秘逻辑
   林天心        2025/09/11 02:53
马斯克:我想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即使答案是完全消灭我的意识
   鲁克        2025/09/08 11:47
美国收紧半导体出口管控:台积电在华运营面临新挑战
   Vicky        2025/09/03 04:12
马来西亚推出首个人工智能银行Ryt Bank:金融科技的新篇章
   Vicky        2025/08/29 08:41
我们的中国“芯”:清华成立芯片学院,国产芯片订单量井喷
   Relay Bits        2021/04/23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