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12.21 1.22%
|
深证成指 13118.75 1.73%
|
恒生指数 25939.91 1.96%
|
纳斯达克 22521.7 -0.76%
|
日经225指数 47672.67 1.76%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54 文章
40487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为什么这份中国官方文件 微软Word打不开了?
2025年10月15日 02:21    
收藏  
举报

上周,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批关于稀土出口管制的新文件。这本是中美贸易摩擦中又一次预期内的政策回应,但真正让外界感到微妙变化的,不是内容,而是打开方式——这些文件用微软Word打不开。

它们只能通过WPS Office阅读。这个由中国金山软件开发的办公软件,虽然界面熟悉,但底层编码与微软Office并不兼容。这意味着,想看中国政府发布的原始文件,你得先换一套工具。过去,这类官方文告大多采用通用的Word格式,如今却悄然转向本土标准,这一细节背后,藏着更大的棋局。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技术选择,而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系统性转型的缩影。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关键领域摆脱对外国信息技术的依赖。从政府机关到国有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到金融、交通等核心行业,国产软件的替代进程正在加速。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所有央企必须在2027年前完成办公和业务系统的国产化替换。这场“去外化”运动,早已超越口号,进入了实质落地阶段。

WPS如今成了这场变革中最显眼的角色。它不再是那个只能勉强替代Word的“备胎”,而是越来越多出现在正式公文、内部系统甚至跨部门协作中。而在这背后,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网易等企业也在邮件系统、云计算、协同办公等领域快速补位,试图构建一个不依赖美国技术架构的数字生态。

外部压力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当美国将技术出口作为战略武器,频繁挥舞制裁大棒时,中国对“卡脖子”的警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7月,一场由美国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引发的全球性宕机事件,让许多国家的关键服务陷入瘫痪。但在中国,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早在那之前,不少航空公司、银行和政府部门就已经把核心系统迁出了Windows生态。这次“毫发无损”,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自主可控的价值。

与此同时,外资科技巨头在中国的存在正悄然退潮。微软不仅关闭了中国大陆的所有实体门店,今年3月还撤出了位于上海张江的AI研究机构。这曾是其在华重要的研发据点,如今人去楼空。而在此之前,Adobe、Citrix等公司的产品也陆续淡出中国市场。它们的离开,既是地缘政治下的被动收缩,也反映出本土替代力量的崛起已不可忽视。

市场的反应来得直接而迅猛。消息传出后,金山软件的股价在香港一度飙升近19%,A股市场的金山办公也同步大涨18%。资本的热捧,不只是因为一款软件火了,而是看到了整个国产替代逻辑的兑现可能。

从一份打不开的文件开始,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贸易战的升级,而是一个技术体系正在重新划界。当办公格式都成为主权的延伸,技术的独立,早已不只是效率问题,更关乎安全、话语权和未来的定义权。这场静默的迁移,没有喧嚣的宣言,却在文档的字里行间,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真实注脚。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制裁下的关键一跃:华为昇腾集群破局
   林天心        2025/09/19 02:37
回归俄罗斯市场?微软已为俄用户提供下载服务
   流动的沙        2024/05/14 04:25
国产操作系统获突破 关键技术迈向自主可控
   币海独步者        2020/08/18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