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4小时的全球金融市场堪称一片承压态势:交易员大幅下调了对美联储12月会议启动宽松周期的预期,当前降息与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已基本持平,受此影响,美国股市、国债及美元汇率同步走低。
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剧的是,周五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10月工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双双滑落至一年多以来的低位,为区域经济复苏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美联储多位官员的表态,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其年末维持利率稳定的预期。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指出,在防范政策过度宽松风险的前提下,后续降息的空间已较为有限;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则强调,利率政策需维持限制性立场,从而持续向通胀施加下行压力。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里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透露,他在上月就对降息持反对意见,对于12月是否启动降息,目前仍保持观望姿态。
芝商所(CME)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数据显示,当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12月10日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降至50.7%,较前一交易日(周四)的63%出现明显下滑。
国债收益率方面,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至4.1211%,略高于周四4.111%的收盘价;与短期利率预期直接挂钩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同步升至3.593%,较前一交易日的3.589%小幅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并未从美债收益率上行中获得有效支撑,美元指数下跌0.1%至99.13,已接近本月以来的低位。
全球市场联动效应显著,在周四华尔街股市终结四连涨走势后,亚洲市场周五也同步承压下行,推动MSCI除日本外亚太地区宽基股指下跌1.5%。亚洲交易时段内一度出现的"逢低买入"动能在午后逐步衰减,标普500指数电子迷你期货涨幅持续收窄,最新报跌0.1%。地缘局势扰动下,油价逆势走高。在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摧毁一座俄罗斯油库的消息传出后,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5%至63.96美元/桶。

短期来看,亚洲权益市场仍将处于"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撑"的平衡格局中,整体呈现震荡偏暖的基调。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摇摆将持续引发跨境资本波动——美债收益率上行虽对泰铢、韩元等亚洲货币形成阶段性施压,但当前50%左右的降息概率仍为市场保留了政策宽松预期,避免了流动性环境的过度收紧。
内部支撑因素则更为明确:其一,区域政策宽松周期已现端倪,瀚亚投资等机构预测亚洲多国央行将在今明两年持续降息,这一预期将对股市估值形成支撑;其二,印度等新兴市场凭借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持续获得国际资本青睐,成为亚洲市场的重要增长极;其三,中国市场的政策信号值得重点关注,10月政治局会议及四中全会释放的政策导向,有望逐步改善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风险层面需警惕两大不确定性:一是中国后续经济数据能否企稳回升,工业与消费增速的筑底进程将直接影响区域市场情绪;二是全球市场联动性增强背景下,欧美股市波动可能通过风险偏好传导至亚洲市场。综合来看,短期内亚洲权益市场或维持区间震荡,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政策刺激落地效果及美联储政策信号,结构性机会将集中在受益于降息预期的成长板块及内需复苏主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