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股市场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陷入罕见的集体屏息。三大股指震荡收跌,标普500虽在盘中再创历史新高,最终却回落0.13%;道指跌0.27%,纳指微跌0.07%。
科技股表现分化,特斯拉逆势大涨2.82%,Meta、亚马逊、苹果小幅收红,而微软、英伟达、谷歌A则集体走弱。中概股成为当日亮点,指数大涨1.76%,蔚来飙升超8%,百度涨逾7%,京东、爱奇艺、阿里巴巴均涨超2%。
欧洲市场则全线承压,德国 DAX 指数重挫1.8%,德意志银行与德国商业银行领跌,欧元区蓝筹股指下挫1.2%,欧莱雅单日跌近3%,金融与保险板块跌幅均超1.9%。
市场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交易员已将周三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押至96%,仅4%资金押注50基点大幅降息。
PIMCO 前董事总经理保罗·麦卡利直言:“若非劳动力市场出现崩溃迹象,鲍威尔绝不会选择50基点这种激进信号。”市场共识是“保守降息”,但真正的悬念,在于美联储即将公布的“点阵图”——它将揭示政策制定者对未来利率路径的集体预期。
更富戏剧性的是,有分析指出本次 FOMC 会议或现“四方混战”:鸽派委员米兰、沃勒可能力主降息50基点;鲍威尔领衔中间派稳守25基点;理事库克或为反击白宫政治压力,意外投票支持“加息”;而古尔斯比等官员可能主张“按兵不动”。
经济数据为这场博弈增添复杂注脚。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连续三个月超预期,返校季带动在线、服装、体育用品消费强劲,显示在薪资增长与股市财富效应支撑下,消费者韧性犹存。
这一数据或令美联储在降息决策上更显谨慎——毕竟通胀仍顽固高于2%目标。美债收益率在数据公布后短暂冲高,旋即回落,10年期与2年期收益率双双下行。
美元指数连跌两日,创三年新低,欧元盘中飙升1%创四年高位,离岸人民币涨破7.11,创十个月新高;比特币一度冲上11.7万美元;黄金盘中突破3700美元历史高位,市场已提前交易“宽松预期”。
政治与地缘角力亦未缺席。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批评美联储“反应滞后”,称市场已定价“年底前降息75基点”,试图施压政策转向。日本则强硬拒绝美方“对中印进口俄油加征关税”要求。
特朗普访英前夕释放“贸易礼包”信号,据传将签署超百亿美元科技、国防、核电合作协议,英国则无限期搁置“对美钢铁零关税”计划。
另据爆料,美国正筹划设立50亿美元关键矿产投资基金,由政府机构 DFC 与私募 Orion合资,意图强化对稀土、锂、钴等战略资源的全球掌控——经济政策正加速“武器化”。
投资者情绪却意外回暖。美银9月基金经理调查显示,乐观情绪升至七个月高点,股票配置比例创同期新高,对“关税引发衰退”的担忧从29%骤降至12%,47%受访者预计美联储未来一年降息四次以上。唯一挥之不去的阴影,是“第二波通胀”——43%的基金经理将其列为最大风险。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 H 股目标价15%至73.1港元,看好中国本土IC设计与AI需求驱动产能与价格双升,预计Q3营收环比增长5%-7%,或成短期催化剂。
中国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缩短寒暑假,推动文旅、文博、互联网等领域开放,旨在激活服务消费——一场“时间重置”的民生实验悄然启动。
美国国内政治亦不平静。众议院共和党人提出短期支出法案,拟将政府运转维持至11月21日,并拨款8800万美元用于立法、司法与行政官员安保,但刻意回避民主党要求的《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期。
民主党威胁若不纳入医保条款将集体反对,共和党则主张“先过关,12月再议”,政治僵局或将持续。若法案无法在周五前通过,美国政府恐再度面临“关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