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对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的担忧加剧——不少人认为这可能拖累整个金融体系——多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决策层正在研究新一轮救市措施,力度或比之前更大。
据这些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称,住建部等部门目前讨论的方案中,最重磅的一项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新购房者直接发放抵押贷款补贴,这在过去从未在全国层面推行过。此外,还在考虑进一步提高购房者个人所得税退税额度、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等组合拳。这些方案早在2025年三季度就已开始内部讨论,但具体落地时间和最终政策细节仍未确定。

晨星房地产股票分析师Jeff Zhang评论称:“财政端进一步放松完全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减税补贴这类‘真金白银’的举措确实能对购房需求形成一定提振,但幅度预计较为温和。”
与此同时,评级机构惠誉上月已警告,楼市前景黯淡叠加居民房贷及其他个人贷款偿还能力下降,2026年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更大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3.5万亿元,单季新增883亿元,增幅不容忽视。
住建部尚未对此置评。
这些措施本质上是“补需”而非“治本”。短期看,直接补贴+退税+降交易成本的组合确实能把一部分刚需和改善需求重新拉回市场,成交量大概率会在政策落地后的一两个季度明显反弹;但长期看,只要土地财政模式、地方债务结构、人口老龄化这些深层问题没有实质性改变,楼市就不可能真正走出“越救越依赖救”的循环。
更关键的是,当前不良贷款已连续数个季度攀升,银行体系对房地产的敞口仍然巨大。如果新一轮刺激再次推高杠杆,最终买单的还是金融系统本身。与其在全国范围内普发补贴,我更倾向于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精准投向保交楼、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供给,这样至少能把钱花在“防风险”而非“再吹泡泡”上。
一句话总结:救市可以,但别再用“饮鸩止渴”的老办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