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目前在日本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原本因发生谋杀、自杀或孤独死而遭避讳的“事故物件”,如今正逐渐被购屋者与本地投资者纳入考量。
所谓“事故物件”(Jiko Bukken),是指曾发生谋杀、自杀或孤独死等事件的住宅。随着日本人口加速老龄化,独居老年人增多,这类房屋的数量正持续上升。日房地产中介指出,65岁及以上独居老人目前占日家庭的14%,预计20年内将增至五分之一,事故物件数量恐将持续增加。
同时,由于建筑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加上日元贬值吸引外资,也在推动日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据东京不动产研究机构东京简易数据,截至今年5月,东京都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公寓平均价格达1亿零90万日元,较去年同期上涨逾三成。
在高房价压力下,一些年轻人开始对入住“事故物件”持开放态度。包括不少中国买家在内的本地及海外投资者,则看中其价格折让与潜在高收益,认为这是进入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机会。
中介指出,发生过凶杀案的房产或需以市场价八折甚至更低价售出,部分甚至无人接手;但其他类型的事故房产,一般只须让价约两成。
为应对买家的心理顾虑,日本房产公司甚至推出灵异调查服务。调查员会在房屋内以摄像机、热感仪等设备长时间监测,确认无异常后出具“无灵异现象证明”,以提升买卖双方信心。
尽管市场需求有所上升,事故物件在现实交易中仍面临障碍。官方显示,去年有将近2万1900起死亡案例是在死后超过八天才被发现,形成了大量孤独死个案,令房东对租给老年人愈发谨慎,担心房屋日后蒙上事故标签、贬值难租。
为缓解市场疑虑,日政府2021年发布指导方针,建议事故发生三年后,相关房屋可解除事故标签,以利恢复其交易流通。但房东与中介仍须向所有潜在买家如实披露房屋历史,并在租客询问时作出说明。
从经济角度看,这是一种市场自我调节的体现。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高烧状态——东京二手公寓平均价格超过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左右),涨幅超30%,这对普通买家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是沉重负担。
在这种背景下,事故物件的“复苏”其实是理性选择的产物。价格折扣(凶杀案房产可能低至八折,其他类型两成)让它们成为进入市场的低门槛选项,特别是对投资者而言。新闻提到中国买家在内的外资参与,这不奇怪:日元贬值让日本房产对海外资金更有吸引力,而这些物件的潜在高收益(通过翻新或出租)能抵消心理成本。
总体上,这有助于盘活存量房产,缓解供给短缺,推动房价更可持续地增长。如果事故物件数量继续增加(如预测的独居老人占比升至五分之一),这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类似于欧美市场的“翻新房产”概念。
其次,社会层面,这暴露了日本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孤独死案例每年近2.2万起,死后超过8天才被发现,这不只是房产标签问题,更是社会孤立和福利体系的警示。房东对租给老年人谨慎,担心房产贬值,这可能会加剧老年人的住房困境,形成恶性循环。政府2021年的指导方针(事故3年后解除标签)是个务实举措,但要求披露历史也确保了透明度。我认为这体现了日本在平衡传统敬畏(对死亡的忌讳)和现代实用之间的努力,但根源在于需要更好的养老支持,比如社区关怀或AI监控系统,来减少孤独死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