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多家中国国企已内部要求员工暂停一切赴日行程
彭博社11月18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本周以来,包括大型银行、投资集团、券商在内的多家中国国有企业向员工发布内部通知,明确建议“非必要不前往日本”,并要求已安排赴日行程的员工尽快取消或改期。部分员工已据此调整计划。

此次限制的直接导火索,是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11月初在国会重申“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之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公开回应称“若日本把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放在自己家里,那中国将毫不犹豫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彻底斩首”。此言一出即引发强烈反响,中日关系迅速降至冰点。中国随后通过外交、旅游、航空等多个渠道连续出手,形成组合施压。
中国外交部上周罕见发布提示,提醒公民“谨慎选择日本作为出境游目的地”;多家航空公司随即宣布12月31日前所有涉及日本的机票可免费退改签;国资背景的大型旅行社则直接下架或暂停所有日本团组和机酒产品,实际已基本停办赴日旅游业务。
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前10个月,中国大陆访日游客占外国游客总量的约四分之一,贡献了日本航空公司国际航线15%的座位运力。日本国家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大陆访日游客达71.57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23%,创疫情以来单月新高。正值传统消费旺季却突然“急刹车”,对日本地方经济和零售、酒店、航空等行业的打击可想而知。

两国官方目前都在用“冷处理”方式表达不满,但真正受伤的却是普通企业和民众。日本高度依赖中国游客的现实不会因一次外交风波就改变,中国企业员工和游客的出行自由也不应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长期来看,把民间交流当筹码只会让双方都付出更大代价。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把争端控制在外交和军事层面,而不是让旅游、商务这些最无辜的领域首当其冲。希望双方都能尽快找到台阶,让已经冷却的关系重新升温,而不是继续互相“惩罚”最不该受罚的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