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前议长南希·佩洛西在一份冷静到近乎平淡的声明中宣布:她将不再寻求连任,结束近四十年的国会生涯。那一刻,许多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空洞,就像一座永不熄灯的权力塔,突然暗了半盏。
特朗普第一时间发文回应:“她的退休,对国家来说是巨大贡献。”然后补上一句:“她也是美国政治史上最被高估的人。”熟悉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嘲讽,而是他们十年恩怨的尾声。从2019年的第一次弹劾,到2021年国会暴乱后的第二次弹劾,佩洛西与特朗普的交锋,几乎定义了美国政治的整个二十年代。那是两个世界观的对撞,一个是制度派的最后堡垒,一个是民粹主义的放大镜。如今,她退场,他归来,仿佛命运循环又一次完成。
佩洛西生于1930年代末的巴尔的摩,一个典型的意大利裔政治家庭。父亲是市长,母亲热衷组织社区投票,她在餐桌边听政治争论长大。那时她或许没想过,几十年后,她会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议长,一个连当时的媒体都要加引号、反复确认拼写的职位。她用近四十年的时间,从后排议员一路走到议会顶端,用坚硬的意志塑造了“铁娘子”的标签。
但铁娘子也会老去。

当年,她第一次走进国会时,美国刚走出里根的黄金时代;当她掌舵众议院时,硅谷正在重塑世界;当她宣布退休时,AI正改写人类秩序。这种跨时代的跨度,几乎无人能及。她的政治履历是一部“美国权力的现代史”:医改、金融监管、气候法案、国防预算,每一次争吵背后,都能找到她的身影。
然而,她最广为人知的,不是那些立法成就,而是那一瞬间的手势,2019年国情咨文现场,佩洛西在特朗普背后撕毁演讲稿。那张照片后来被印在无数海报、书籍、表情包上,成为民主党抵抗的象征,也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图腾。那一撕,撕碎的是政治礼仪,也撕开了美国极化的裂缝。
有人说,佩洛西是“制度最后的防线”;也有人说,她代表着旧秩序的倔强。她的铁腕既是力量,也是孤独。她习惯在凌晨拨打电话确认投票意向,习惯用一口冷静的语气斩断争论,也习惯被共和党媒体骂作“巫婆”。她从不回嘴,她只让自己更高、更硬。那种力量感,是典型的“女性领导力2.0”:不讲温柔,只讲控制。
她的退休理由是“为国家服务已够久”,但这句话背后藏着深意。民主党正在经历一次剧烈的世代交替。AOC和沃伦代表的新左派已不再追随老派妥协路线,他们在社交媒体直接喊话,在街头辩论民权议题。佩洛西看着他们,就像老一代CEO看着互联网创业者:骄傲,又有点不安。她明白,民主党必须换血,否则永远困在“反特朗普”的循环中。她的退场,是主动让出舞台,也是一种妥协。
但政治的空位,总有人填补。特朗普的回应,远不只是情绪发泄。佩洛西的离去,意味着共和党少了一个最老练的阻击者。过去几年,她多次阻止特朗普的移民墙拨款、审查其税改法案、冻结军费追加。而今,她不在了。特朗普2.0版本的政策,减税、再工业化、AI军工投资计划——在国会通过的阻力骤减。白宫预算办公室预测,2026年前国会通过率或提升30%。短期内,美国将迎来一轮“政策快车道”时期。
但这辆车可能也会更难刹车。佩洛西留下的,不仅是空座位,还有惯性。她的执拗、她的对抗,维持了政治平衡。她退场后,华盛顿变得更安静,却也更单调。民主党内部一时找不到能与特朗普抗衡的“重量级人物”。拜登团队年迈,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影响力有限。年轻议员有声音,但缺乏威望。权力的对称性被打破,美国政治失去了“制衡感”。
更微妙的,是股市那一角的震动。佩洛西不仅是政治人物,更是华尔街的“风向标”。她的个人持股披露长期被投资者追踪,NVIDIA、Apple、Tesla这些她或其丈夫持有的股票,被戏称为“国会山基金”。过去几年,“跟投佩洛西”几乎成了散户群体的信条。
2023年,她的持仓组合平均回报超50%,远高于标普500的回报率。她的退休,意味着这些交易不再公开。追随者的群体,在R社交媒体上议论纷纷,有的人感叹“指南针没了”,有的人干脆开发“AI佩洛西”算法,用机器学习预测她会买什么。
她曾在国会山的走廊里说过一句话:“政治从不是关于胜利,而是关于谁能留下。” 现在,她终于选择不再留下。
在这个连AI都能预测投票结果的时代,或许真正无法被取代的,不是权力,而是那种信念——相信理性仍然有用,相信制度仍能修正错误。
佩洛西退场,美国的铁娘子时代正式落幕。帷幕落下,掌声却未停,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个登场的,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