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10月14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启动了对彼此远洋运输企业的港口费征收政策。这一举措将公海转变为全球两大经济强国贸易争端的最新焦点,进一步加剧了双边紧张关系。同一天,中国商务部还公布了对韩国韩华海洋公司旗下5家美国子公司的反制行动。
本周二(10月14日),中美开始互相针对对方船舶收取港口费用。根据路透社的分析,这标志着贸易战从陆地扩展到海洋领域,公海不再是单纯的中立通道,而是成为战略博弈的核心地带。
今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强势地位,同时提振本土造船产业。这一政策源于拜登时期的一项调查,该调查认定中国通过不公平手段主导了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
随后,在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公布了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终决定,从10月14日起实施针对中国船舶的港口费征收。分析人士认为,中远集团等中国大型航运企业将承受最大压力。
作为回应,中国交通运输部于10月10日发布公告,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官方表示,此举是为维护中国海运企业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反制。
杰富瑞集团分析师奥马尔·诺克塔指出,这一反制将影响全球船队中约13%的原油油轮和11%的集装箱船。船舶经济咨询公司Xclusiv Shipbrokers Inc在报告中警告,这种互相对抗的措施可能扭曲全球货物流动,将航运从贸易的中立工具转化为国家政策武器。报告强调,贸易和环境政策的武器化正改变航运业的本质。
此外,中国商务部在10月14日宣布,为应对美国301调查,将韩华海洋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名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交易或合作。这些子公司包括韩华海运、韩华费城造船厂、韩华海洋美国国际、韩华海运控股,以及韩华美国控股。该消息发布后,韩华海洋股价一度暴跌8%。
专家分析认为,此举是北京向那些协助华盛顿挑战中国海上主导地位的第三方企业发出的警告。咨询公司Reddal副总裁Kun Cao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这反映出中美在船舶制造领域的竞争正扩展到盟友网络。
为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造船国的地位,美韩两国近年来加强了船舶业合作。去年底,韩华以1亿美元收购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造船厂,并于8月宣布投资5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今年,韩华海洋还与美国海军签署了维护合同。目前,美国在全球船队运力和造船吨位中的占比仅为2.9%和0.1%,特朗普承诺通过本土制造业复兴计划重振该行业。今年5月,韩华海洋宣布退出在中国的合资项目。
总体而言,这一轮互征港口费和针对第三方企业的反制凸显了中美贸易战的深度与广度,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碎片化。
这反映地缘政治紧张如何渗透到全球经济的核心领域。航运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本应促进合作,但如今却被用作杠杆,可能加剧通胀、延缓供应链恢复,并影响中小经济体。长远来看,双方若能通过对话化解分歧,将更有利于全球贸易稳定;否则,这种“以牙还牙”的模式或将推高成本,伤害所有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