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28.58 0.22%
|
深证成指 13157.97 0.67%
|
恒生指数 26344.14 -0.76%
|
纳斯达克 22631.48 0.71%
|
日经225指数 45493.66 0.99%
|
陆一夫 站内编辑
3876 文章
623065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探索公务员与人口比例式削减?
2025年09月22日 06:39    
收藏  
举报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建议,探索公务人员与常住人口比例式削减,将财政资源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家治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于9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效》。文章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包括适应新的人口环境与条件、把握住房需求和机动化出行趋势、抓住能源资源利用与碳排放拐点、保持城市独特历史文脉和城镇风貌,以及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韧性水平。

在“适应新的人口环境与条件”部分,仇保兴指出,当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面临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明显趋势。为此,城镇化建设需顺应这些人口动态,推广居家养老模式,推动社区适老化改造,并在乡村地区发展养老服务。同时,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推进设施适老化改造,利用5G技术和低空飞行器等创新手段加速医疗保障的普及。

他还强调,部分小城镇人口外流是区域分化的典型体现,这不仅加重了大城市的压力,还削弱了小城镇对“三农”领域的服务能力。为应对此问题,可对这些小城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其产业特色、形态特征、人文内涵和服务水平。此外,推动大城市医院和学校定向兼并小城镇的医疗机构和中小学,以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同时,探索按常住人口比例动态调整公务人员数量的机制,从而将更多财政资源转向民生保障领域。

在“把握住房需求和机动化出行趋势”方面,仇保兴分析称,中国房地产业正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在发生转变。未来,建设用地供给应与城镇人口变动挂钩,超大城市可尝试合作建房和共有产权房等模式,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题的同时,鼓励民众自主更新老旧住房,共同推动城市更新进程。

关于“保持城市独特历史文脉和城镇风貌”,仇保兴提醒要警惕各种“伪文脉”项目,例如千篇一律的仿古商业街、凭空杜撰的古镇以及夸张的巨型雕塑等。应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按照文化遗产标准进行修复。同时,要防范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简单化做法,避免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中破坏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

仇保兴还指出,中国过去一段时间“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生命线系统存在结构性短板。面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的防灾减灾方式已难以应对。新形势下,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系统提升灾害防御和应对能力,已成为必然选择。

从自由市场和奥地利学派的角度来看,仇保兴提出的探索公务人员与常住人口比例式削减的建议,具有积极意义。奥派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最小化、私有财产权利和市场自发秩序的重要性,认为庞大的官僚体系往往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税收负担加重,并抑制个体创新与创业活力。

通过按人口比例动态减少公务员数量,可以有效缩小政府规模,减少行政开支,将节省的财政资源重新导向市场机制下的民生保障,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这不仅符合哈耶克对知识分散和价格信号的观点——让市场而非中央计划者决定资源分配——还能避免米塞斯所警告的“计算问题”,即政府无法高效计算复杂经济需求。

最终,这种改革有助于释放私人部门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个人自由,避免过度依赖国家干预带来的道德风险和低效循环。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谨慎设计,确保过渡期不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但总体上,它代表了向更自由、更高效经济模式的转变。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币海NEWS周周大事记丨中国新闻 第250922期
   鲁克        2025/09/22 03:00
中国8月经济解读:需求、外贸与地产三重挑战
   币海独步者        2025/09/16 04:38
币海NEWS周周大事记丨中国新闻 第250915 期
   鲁克        2025/09/15 05:16
调查:育儿补贴影响有限 出生率刺激需要更多积极政策
   以太坊信徒        2025/08/06 04:55
对中国年轻人来说,即便是国企的工作也不再是有保障的
   鲁克        2022/11/18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