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59.95 -0.37%
|
深证成指 10991.32 -0.17%
|
恒生指数 24507.81 -1.07%
|
纳斯达克 20650.13 -2.24%
|
日经225指数 40799.6 -0.66%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425 文章
4602096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国要扩大内需的困难点是什么?
2025年08月01日 06:15    
收藏  
举报

中国经济扩大内需,这个口号并不只是 2012 和 2013 年开始提出的,其实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就已开始强调。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放缓趋势,市场需求包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中国发现以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而如果西方国家减少购买中国商品,就必须依靠国内市场消化这些商品,所以从 2008 年就提出要扩大内需。只是当时中国还提出了许多其他发展目标,扩大内需只是其中之一,如今则被更加强调。

另外一个差异在于,2008 年之后的扩大内需强调通过政府投资或鼓励企业投资,来消化产能过剩的商品,例如建筑材料;或者通过 2012 年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将过剩产能拓展到其他潜在的新兴市场,把这些过剩产品销售出去。当时扩大内需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扩大出口市场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一些企业虽然购买了建筑材料(比如房地产业),但房地产业的快速扩张与发展后来引发了包括债务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其他如太阳能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在大幅鼓励投资后也出现了产能过剩,这只是将产能过剩问题从上游转移到了下游,而这些产品最终的去向问题,如今变得更加突出。

一直以来,这些产品一部分满足内需,一部分用于外销,而现在这个问题愈发严重。因为西方国家开始担忧,比如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他们会减少或阻止这些接受政府大量补贴的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因此,中国现在更加强调内需,而且是消费者的需求,而非通过企业和政府投资来扩大内需。

接下来的问题是,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这些产品?我们先假设消费者有购买力,但他们真的会买吗?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增速非常快,消费者不可能每年换一辆车,即便有能力或意愿也难以实现。再比如太阳能板,房屋安装的太阳能板不会在短时间内更换,但企业过去几年扩大的产能一直在,每年都能生产这么多。

即便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刺激,让消费者更换新产品,消费者也不可能每年都更换这些耐用品。

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存钱。

为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经济发展态势较好时,消费者就倾向于存钱,由于社会保险福利制度不完善,民众会觉得必须储备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医疗方面的需求,所以他们会存钱而不是消费。但现在,人们更多担心未来前景:担心失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企业盈利下滑,员工即便保住工作也可能被迫减薪,其他赚钱渠道的风险也在提高,包括担心证券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导致更多损失。因此,人们会更加谨慎,更不愿意花钱,转而选择存钱。那么,如何刺激内需呢?

最后,中国存在通货紧缩问题,物价指数呈下降趋势。如果预期通货紧缩、价格继续下跌,消费者会想:既然预期价格会下降,为什么现在要买?不如再等等。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如果大家都持观望态度,就没人购买商品,企业就必须依靠政策刺激。政府表示,现在购买会给予补贴,即便未来价格还会下降,消费者的损失也不会太大,鼓励大家现在购买。但如果消费者仍然不买账,厂商无法卖出产品,运营就会出现困难,进而不得不裁员,整个经济形势会更加糟糕、进一步下滑,消费者就会更担心受到影响,更不愿意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提振内需的关键在于如何提振消费者信心,不能只依靠以旧换新等政策,这远远不够。同时还要提振企业信心,因为虽然消费者可以购买最终产品,但企业必须愿意投资才能持续刺激内需,而目前这两方面都难以实现。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低迷的国内需求令PMI连续四个月少于融枯线 新国补下发补救
   陆一夫        2025/08/01 03:50
IMF上调全球经济预期 中国幅度最大最积极
   陆一夫        2025/07/30 06:11
中国外卖大战仍在继续进行中 官方干预效果有限
   陆一夫        2025/07/29 03:25
币海NEWS周周大事记丨中国新闻 第250721期
   鲁克        2025/07/24 12:10
卢布兑美元跌至近百 分析师称出口和内需是主因
   流动的沙        2023/08/10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