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监管机构多次约谈并通过官方媒体多次提醒,中国主要外卖平台仍在即时零售领域展开激烈角逐。专家分析指出,监管主要以指导性措施为主,避免过度干预,而企业则将抢占现有市场视为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战役,因此短期内这场外卖大战难以平息。
从今年4月起,京东、美团和阿里巴巴等巨头相继推出补贴举措,加入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战。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在过去几个月里,这三大平台已承诺投入总计近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358亿新元)的补贴资金。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等五个部门曾在5月约谈三家外卖平台,明确划定竞争底线。然而,7月外卖竞争再度升级,上周五(7月18日),监管部门再次约谈这些平台企业,强调要进行理性竞争。同时,多地监管要求下架“零元购”等活动。
本周以来,平台上的零元咖啡或奶茶优惠券有所减少,但补贴力度依然不减。一位上海用户表示,通过美团只需13元就能买到两杯连锁品牌的美式咖啡,而平时加上配送费需要30元。两位北京用户在淘宝闪购平台下单午餐,价格仅为平日六折。
据中国财经媒体“晚点”报道,美团专门设立了数百人的“作战室”,而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的20多个大型会议室均被用作“闪购作战室”。一位知情人士向《联合早报》透露,闪购团队的开发和管理人员全天候待命,甚至有专人将餐食送到工位。“阿里巴巴决心赢得这场胜利,美团也不愿轻易让出领先地位。”
上海监管要求外卖平台取消“零元购”活动
在监管部门两轮约谈后,企业仍未完全响应的情况较为少见。新华社在本周三(7月23日)发文质疑,约谈后补贴战热度不降,反倒让平台似乎未真正领会监管“审慎包容”的本意。
受访专家认为,平台不断压低消费品价格,可能加剧通货紧缩担忧,政府需加以劝导。但对这些互联网巨头而言,赢得即时零售战场将决定其长远发展,因此不会轻易退让。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时零售是互联网平台的战略高地,也是消费数据的主要来源,而数据在人工智能时代至关重要,没有哪家巨头会主动放弃。
“虽然政府反对内卷式竞争,但无法承担行政干预对企业潜在收益的损失,也不能完全否定即时零售这一可能刺激消费的新模式。”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外卖市场的恶性竞争源于经济下行和消费紧缩背景下,市场新增空间不足以支撑企业增长需求,因此企业加大力度争夺存量市场,“内卷是结果,而非根源”。
中国经济学者盘和林则认为,正常市场竞争与内卷式竞争的界限较为模糊,官方不可能刻意阻挡正当竞争。约谈重点在于强调不当行为,例如平台竞争不能损害商家权益,不能将补贴成本转嫁给商家。
不过,中国餐饮商家在补贴战中虽获得更多订单,但也担心补贴结束后消费者对低价的依赖。此外,平台补贴资源倾向于头部品牌,这让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压力、担心被甩开,也被迫参与补贴,从而导致亏损。超过10个省市的餐饮协会已发出倡议,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