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胀迎来降温信号!6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3.3%,较 5 月的 29 个月高点有所回落,这一数据与经济学家预期相符,大米价格涨幅放缓成为主要推手。不过,这已是该国通胀连续第 39 个月突破央行设定的 2% 目标,持续的价格压力仍不容忽视。
7 月 18 日,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剔除波动较大的新鲜食品后,6 月核心 CPI 从 5 月的 3.7% 降至 3.3%。值得注意的是,更受日本央行关注的 “核心 - 核心” CPI(剔除新鲜食品和能源价格)不降反升,从 5 月的 3.3% 微升至 3.4%,凸显潜在通胀压力尚未完全消退。
日本大米价格涨势放缓成降温关键
此次通胀回落的核心动力来自大米价格涨势的减缓,这标志着政府此前释放储备粮的调控措施开始显现效果。数据显示,6 月日本大米价格同比涨幅从 5 月的 101.7% 收窄至 100.2%,尽管仍处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高位,但涨势放缓的趋势已明确。
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上半年,日本持续受大米价格飙升困扰。今年初政府启动大米储备释放后,价格虽开始回落,但仍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对整体物价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
基础通胀压力未减
“核心 - 核心” 通胀率的微升,反映出日本基础通胀压力并未随整体 CPI 回落而消退。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首席经济学家 Harumi Taguchi 分析称,6 月数据虽符合预期,但通胀压力仍在,尤其是未受政府补贴的商品领域。
他预计,在大米储备持续投放和夏季能源价格管控措施的双重作用下,通胀将继续温和回落。不过,他同时警示:“若日元贬值态势延续,进口价格上涨可能再度推高物价;而实际工资下降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将让消费支出保持谨慎态度。”
多重风险交织扰动经济前景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亚太区经济学家 Krishna Bhimavarapu 虽认可通胀缓解的积极意义,但指出关税等因素正让日本经济前景更趋复杂。其中,美国的关税威胁尤为引人关注。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16 日表态称 “可能按信函内容执行”,意味着美国或于 8 月 1 日起对日本进口商品加征 25% 关税。目前,日本对美出口的核心商品汽车已面临这一税率,而日本第一季度 GDP 环比下降 0.2%(一年来首次收缩),出口大幅下滑是重要原因,新的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压制增长动能。
此外,日本即将于 7 月 20 日举行参议院选举,也为经济政策增添了不确定性。首相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需在本次选举中再获 50 席才能维持参议院过半席位,但近期民调显示其选情严峻。Bhimavarapu 预测,2025 年日本 GDP 平均增长率为 0.4%,并指出:“尽管我们仍预期日本央行今年会再次加息,但信心已有所减弱。选举引发的市场焦虑可能加剧波动性,这是未来的关键风险。”
综合来看,日本通胀虽现降温迹象,但基础压力与外部风险交织,经济前景仍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