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宣布放宽对特定先进芯片的对华出口限制,将其纳入与中国达成的更广泛贸易协定框架,这一举措被视作高层谈判推动双边关系转向的早期信号。
在中美技术与出口管制长期陷入战略僵局的背景下,华盛顿重启对英伟达 H20 AI 芯片和 AMD MI308 AI 芯片的许可审查,恰与两国高层官员计划未来几周会谈的时间窗口重合,释放出耐人寻味的政策调整信号。
Loomis Sayles Investment Asia 全球宏观策略师庄博认为,这一进展对中国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相当于将时针拨回今年3月 —— 彼时稀土尚未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这表明北京正逐步接近其长期寻求的 G2 式谈判框架,官方反复强调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 原则开始获得实质性回应。”
他同时指出,尽管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局势至少未向恶化方向发展,“今年晚些时候若能举行习特峰会,部分领域达成协议仍存在现实可能。”
企业层面已显现积极动向。AMD 周二证实,美国商务部正推进其 MI308 芯片对华出口许可审查,获批后将立即恢复销售;英伟达则在周一声明中透露,“美国政府已承诺发放许可证”,期待尽快交付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 H20 GPU。两家芯片巨头的动作,印证了政策松动的实际落地。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彭博社采访中直言,此举是中美多轮谈判达成的贸易协议组成部分。他披露,高层磋商曾在日内瓦与伦敦秘密举行,芯片出口调整成为关键“谈判筹码”。
“双方各有诉求,目前态势对我们有利......我已告知市场不必担忧8月12日的对华关税最后期限。”贝森特的表态,揭示了芯片政策与关税调整之间的联动关系。
稀土这一战略资源成为博弈焦点。作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材料,稀土出口近月来成为中美贸易对抗的前沿阵地。北京4月强化出口管控,被广泛视为对美国半导体限制的反制。
贝森特此前证实,中国已恢复对美稀土磁体出口,但规模尚未回升至4月前水平,而这与芯片许可审查形成明显的利益交换逻辑。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向 CNBC 直白解释:“批准 H20 出口与稀土协议直接相关。”他毫不讳言该芯片“并非美国第二、第三梯队产品,顶多排第四”,其战略意图在于“让中国开发者沉迷于美国技术体系”。这种技术路径依赖的塑造,显露了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深层考量。
贝森特进一步明确谈判方向:推动中国“开放市场”并扩大 “国内消费生产”,“我们不能容忍‘数字一带一路’扩张导致美国芯片制造商被替代”。他同时透露,未来几周将在第三国与中国副总理会面,预示高层磋商将持续推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从政策逻辑层面解析,认为放宽 H20 管制对中美构成双赢,对中国更具战略价值。“美国长期奉行‘边际控制政策’ :一旦中国掌握同类技术,便放松限制以挤压中国企业市场空间。”
他指出,尽管国产 AI 芯片发展迅猛,但产能与通用性能仍难满足需求,“管制松动有助于整合国内外资源、优化供应链协同,同时符合美国芯片产业的市场利益。”崔凡同时预判,“如同日内瓦谈判标志关税僵局开启,伦敦谈判可能成为出口管制进入新阶段的节点。”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指出,H20 许可松动与特朗普可能访华的传闻,共同构成双边关系转暖的早期信号。但报告也警示,中国宏观经济仍面临通缩压力与房地产低迷等挑战,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与经济数据发布,将为后续趋势提供更多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