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持续胶着的态势下,北京方面正全力以赴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以此缓解来自美国方面贸易举措带来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PBoC)果断出手,接连下调政策利率,并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稳定经济大盘、应对外部挑战的决心与行动力。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发声,明确表示央行已将 7 天期逆回购利率(7DRRR)从 1.5% 精准下调至 1.4%。这一利率的微调,看似细微,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政策导向意义,旨在进一步优化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注入更为充足且低成本的资金活水。在周三举办的吹风会上,潘功胜行长还披露了另一重大举措:央行将把存款准备金率(RRR)下调 0.5 个百分点。尽管暂未明确该项调整的具体生效时间,但市场已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所释放的强烈积极预期。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意味着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得以扩充,这将极大地增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政策调整消息一经宣布,金融市场迅速作出反应。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涨幅出现收窄迹象,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 7.2 元的水平,展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与此同时,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呈现出小幅走低的趋势,反映出市场资金在政策引导下,风险偏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对较为稳健的国债投资需求有所上升。
潘功胜行长还重磅宣布,将向市场注入 1 万亿人民币的长期流动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这 1 万亿的流动性支持,并非 “大水漫灌”,而是有着精心的结构设计与战略布局,具体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设立消费、养老再贷款工具:规模高达 5000 亿元的消费、养老再贷款工具的设立,直击当下经济结构调整与民生保障的痛点。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之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提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再贷款工具,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更充裕的资金,以更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支持,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而养老再贷款工具的设立,则着眼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现实,助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居民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经济保障,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
扩充科技再贷款基金:为科技再贷款基金新增 3000 亿元,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科技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难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此次新增的科技再贷款基金,将为科技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弹药”,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扩大农业、中小企业再贷款基金规模:拟扩大农业、中小企业再贷款基金规模,旨在精准扶持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产品供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市场波动等影响较大,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扩大农业再贷款基金规模,能够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毛细血管”,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在融资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扩大中小企业再贷款基金规模,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创造力。
这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措施,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战的严峻挑战面前,正以果断且精准的行动,全力支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稳定发展。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达 145% 的关税以来,市场对于北京方面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预期持续升温。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如此高的关税水平,无疑将对双边贸易造成严重破坏,导致贸易规模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相关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上述政策调整,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及时回应,更是着眼于未来,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