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还有人跟你说“AI马上就要让你失业回家躺平了”,你可能得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观点了。
就在昨天,地球上最狂的两个科技大佬——马斯克和黄仁勋,在沙特罕见地同台了。这两位凑在一起,不仅宣布要在沙漠里建一个超级庞大的AI数据中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出了一个完全颠覆大家常识的判断:AI时代,你不会失业,反而会变得更忙。
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人觉得AI效率高,活儿干完了人不就没事了吗?
黄仁勋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解释。他说,大家要把公司想象成一个任务清单。以前生产力低,我们只能做清单最上面的几件事,下面那些难的、繁琐的、或者更有创意的任务,就是所谓的积压工作,根本顾不上做。
现在AI把基础工作搞定了,并不意味着你没事干了,而是意味着你终于有时间去处理那些曾经被积压的、更高阶的任务。

这就好比放射科医生,以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看片子上,现在AI几秒钟把片子看完了,医生失业了吗?没有,医生反而能花更多时间去研究疑难杂症,去和病人沟通。所以,未来的职场真相是:效率提升了,想做的事更多了,你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忙碌。
除了工作,这场对话里还有一个听起来很科幻,但离我们很近的判断: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在现场放了狠话,他说人形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一产品。注意,是最大的,比甚至比手机、比汽车都要大。
为什么?逻辑很简单。手机你可能只需要一部,但机器人,未来每个人可能都需要好几个。家里要一个做家务的,工厂里要一堆干活的。马斯克甚至认为,当机器人把劳动力成本降到无限低的时候,才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方法。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俩大佬是不是在画大饼、吹泡沫啊?
黄仁勋特意回击了这个泡沫论。他提到了一个非常硬核的概念,叫计算模式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互联网,叫检索式。比如你在谷歌搜一个问题,系统是去数据库里把现成的答案找出来给你,这叫检索。但现在的AI,叫生成式。你是让它现场给你造一个答案出来。
这就像以前你是去图书馆借书,现在你是请了一个作家现场给你写书。这两种模式对算力的需求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在沙特建那个500兆瓦级的AI工厂,因为未来的世界,每一秒钟的内容,都需要被实时生产出来。
甚至马斯克还把目光投向了太空,他说五年内,最便宜的AI计算方式,是在太空中用太阳能卫星来做。
可以说,这场对话的信息量极大,它告诉我们: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一场从地面到太空,从工作方式到生活形态的彻底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