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奢侈品整体走弱、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当下,法拉利却逆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度财报。这家意大利超跑制造商靠着提价和客户对个性化定制的热衷,硬是扛住了美国关税压力和中国市场疲软的双重冲击。
截至2025年9月的三个月里,法拉利净收入同比增长7.4%,达到17.7亿欧元(约合20亿美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也增长5%,至6.7亿欧元——两项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
推动业绩的主力车型包括SF90 XX和12 Cilindri,而越来越多客户愿意为高利润的个性化选项买单,进一步拉高了单车收益。即便售价高达230万美元的限量版Daytona SP3交付量下滑,也没能动摇整体盈利势头。

这份成绩单来得恰逢其时。就在财报发布前不久,法拉利股价刚刚经历了自2016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起因是公司在近期资本市场日上给出的长期目标过于保守,让投资者心生疑虑。
作为欧洲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法拉利眼下正被多重外部压力包围:最大市场美国的关税政策反复摇摆、中国高端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再加上整个奢侈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挑战不可谓不大。
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此前高达27.5%的关税,法拉利今年早些时候曾将部分美国车型价格上调10%。随着美方近期将税率下调至15%,公司已决定将涨价幅度回调至5%。首席执行官贝内代托·维尼亚在电话会上解释说,这一调整既考虑了成本变化,也顾及了市场的接受程度。
与此同时,电动化转型也成为法拉利绕不开的新课题。与不少同行激进押注纯电不同,法拉利在上个月的投资者活动上主动“踩了刹车”,明确表示仍将内燃机作为产品核心,并放缓了电动战略节奏。其首款纯电车型Elettrica计划明年亮相。
面对外界对“没有引擎轰鸣的超跑是否还有灵魂”的普遍质疑,维尼亚透露,一些潜在客户试驾后反应积极,甚至用“把大象变成了马”来形容这款车——通过保留标志性的换挡拨片等设计,法拉利试图在电动时代延续驾驶乐趣。
中国市场则继续拖后腿。受针对高端汽车的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第三季度法拉利向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交付量同比下降了12%。不过,公司整体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这种近乎“卖方市场”的状态,在汽车行业极为罕见,也再次印证了法拉利更像一个奢侈品牌,而非传统车企。
相比之下,欧洲其他豪华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保时捷上月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主因正是电动化步伐放缓叠加中美市场双双受挫;奥迪则因激烈竞争和供应链压力下调了全年预期。
在此背景下,法拉利虽也处于产品过渡期——Daytona SP3限量版交付接近尾声,新款12 Cilindri和F80混动超跑尚需时间放量——但凭借强大的品牌溢价和稀缺性,它依然握有难得的缓冲空间。分析师预计,随着更高利润的特别版车型陆续交付,公司的利润率有望重回上升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