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16.23 0.10%
|
深证成指 13086.41 -0.25%
|
恒生指数 25888.51 -0.09%
|
纳斯达克 22670.08 0.66%
|
日经225指数 48277.74 1.27%
|
Vicky 初级编辑
290 文章
413257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美国能抢先一步占领火星吗?火星竞赛加剧
2025年10月16日 06:59    
收藏  
举报

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发表就职演说时,目光越过国界,直指星辰大海。他宣称,美国将追逐“天定命运”,发射宇航员在火星插上星条旗。那一刻,美国的太空梦再次被点燃。半个世纪前,阿波罗登月让美国一战成名;如今,火星成为新世纪的西部荒野。但问题在于,美国还有足够的力量与信心,重演那场奇迹吗?

自1972年最后一批阿波罗宇航员离开月球以来,Nasa的辉煌逐渐褪色。它曾是冷战的精神象征,如今却陷入官僚与预算的泥潭。特朗普上任后,试图用政治魄力重启美国的“太空霸权”,提出火星登陆计划。然而,这个计划一半是浪漫,一半是算计。浪漫的是宣言,算计的是国力的象征:他要让世界重新看到美国的“神话制造力”。

特朗普上任后立即提名太空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领导Nasa。艾萨克曼并非科学家,而是一位两次乘坐SpaceX飞船进入太空的企业家,2024年更成为首位私人太空行走者。他的公司Shift4 Payments投资了SpaceX,是马斯克的长期盟友。这本应是梦幻组合:政治家与企业家、国家与私营力量的共舞。但现实比火星更冷酷。仅仅一年后,两人分道扬镳,预算削减、内部混乱、项目延宕——Nasa陷入新低谷。

2025年,Nasa预算被削减25%,从250亿美元降至200亿。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的削减。Artemis登月计划被迫推迟两年,SLS火箭开发11年仅发射一次,成本超过200亿美元。批评者指出,它依旧沿用太空梭时代的老技术:庞大、昂贵、低效。正如Nasa内部科学家凯斯·科因在Nasa Watch网站上讽刺的那样:“我们的宇航员在等待起飞,而我们忙着做PowerPoint和AI渲染图。”

这场悲剧暴露出一个更深的问题:美国的太空计划,失去了曾经的国家意志。阿波罗计划的驱动力是冷战的恐惧与荣誉,如今的驱动力则是商业合同与预算平衡。政治家的热情,科学家的焦虑,企业家的野心,交织成一张无解的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斯克的SpaceX。它像一头狂野的独角兽,摧毁传统规则,拥抱试错。2025年,SpaceX星舰已经完成10次试飞,虽然多次爆炸,但马斯克毫不气馁。他的逻辑是“快速失败,快速学习”:每次爆炸都是实验数据,每次残骸都是经验积累。从2021年的原型机到2025年的载人版,SpaceX用四年完成了Nasa十一年的SLS项目。

马斯克不只是工程师,更是叙事者。他让“火星殖民”从浪漫的幻想变成商业神话。他说:“如果人类不成为多行星物种,文明终将被一次随机事件终结。”这比Nasa的预算更打动人心。

而另一边,中国的步伐更为稳健。没有喧嚣的宣言,却有扎实的推进。2021年,中国的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着陆,部署探测车;2025年,天问三号预计将实现火星样本返回,成为首个往返火星的国家。与此同时,2030年载人登月计划进展顺利,长征十号火箭进入测试阶段,空间站“天宫”稳定运行,已进行超过200人次的载人飞行。中国的策略很清晰:先稳月球,再拓火星。2028年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2030年实现载人登陆。这是一条“从近到远”的太空路线图。

美国的混乱与中国的稳健,构成了新的太空竞赛。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登月争霸”,这次更像是一场“制度耐力赛”。

在这场新冷战式的火星竞赛中,规则也成了战场。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规定,任何国家不得对外层空间宣称主权。然而,特朗普政府提出的Artemis协议却重新定义了“安全区”概念,任何国家的登陆点及周边区域可设为“保护区”,他国不得进入。这一设定,被视为太空版的“软主权”。

马斯克更直接。Starlink的用户协议中写道:火星上的服务不受地球法律约束,将由“火星自治政府”制定规则。这几乎是宣告脱离地球主权。

火星不是第二个地球,而是生命禁区。生物学家凯莉·魏纳史密斯警告,火星土壤含有剧毒高氯酸盐,呼吸即中毒。心理学家金·斯坦利·罗宾逊在小说中描绘,殖民者将在孤独与幽闭中崩溃,火星殖民将成为“人类心理的极限试验”。太空医学专家克里斯蒂安·纽伯格预测:“火星人将发展出与地球人完全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结构。”

火星殖民,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与权力的问题。谁有资格去?谁来定义“人类的未来”?如果火星成为富国的避难所,而地球留给穷人,这场迁徙将不只是科学突破,而是新的“太空不平等”。

特朗普的“火星雄心”,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闪光。Nasa在衰退,中国在上升,SpaceX在狂奔。这场火星马拉松,终点不在火星,而在制度。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摩根大通警告:美国科技正撞上“能源墙”
   林天心        2025/10/15 08:28
俄乌战火打断美国火箭 天鹅座破纪录靠“借箭”
   林天心        2025/09/19 04:30
鱼塘变硅谷:香港能否再造一个新经济?
   林天心        2025/09/09 07:00
特朗普将在白宫宴请20余位科技巨头 未邀请马斯克
   Vicky        2025/09/04 06:59
美国拟对加密货币征税支持基础建设 马斯克和多西表示强烈不满
   币海独步者        2021/08/09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