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外卖平台相关管理规定,从9月24日(星期三)开始正式向公众征集意见。该规定主要针对平台收费标准和促销活动进行规范,旨在遏止“裹挟式”竞争以及“幽灵外卖”等不正当现象。
根据央视报道,这份名为《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的文件,重点关注平台收费和促销行为等领域,旨在指导外卖平台企业加强服务标准化、提高整体服务水平、降低商户运营压力,并推动平台之间开展透明且有序的竞争。
报道指出,今年以来,多家外卖平台为争夺用户资源和加强配送能力,展开了激烈的“补贴大战”。不少商户被卷入其中,甚至面临补贴费用转嫁的问题,导致其合理利润空间被压缩。为此,征求意见稿特别对平台与商户的价格促销活动进行了严格规范,以抑制“裹挟式”竞争和过度“价格战”等市场乱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强治指出,该征求意见稿制定了多项具体条款,明确规定平台不得直接或间接要求商户分担促销成本;同时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户参与价格促销,或干涉商户的促销强度。
此外,意见稿针对“幽灵外卖”和商户“爆单”等突出问题,从商户入网、信息验证等多方面提出全面要求,确保食品安全底线不被突破。
“幽灵外卖”指的是那些缺乏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等资质的商户,通过伪造、冒用或借用证件等违规方式,在外卖平台上提供非法餐饮服务。这些商户利用虚假证照和地址信息非法上线,潜在地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至于“爆单”问题,则是指订单高峰期负荷过重时,容易导致商户、消费者和骑手之间产生矛盾。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欣建议,平台可以运用算法实时监控商户订单负担,并在积压迹象出现时及时发出预警。同时,平台应向消费者显示如“商家忙碌”等提示信息,在维护商户自主经营权的前提下,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共同提升外卖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从自由市场的视角来看,这个规定虽然旨在纠正平台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带来的问题,但政府过多干预可能限制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发挥。在理想的自由市场中,竞争应通过供需和创新驱动,而非行政命令来实现平衡。如果平台能通过自我约束和市场反馈解决补贴大战和食品安全隐患,或许能更好地激发行业活力,避免监管带来的额外合规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和商户。不过,如果市场失灵严重,如平台利用支配地位挤压小商户,这种有限干预也能促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有利于长期的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