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60.5 -0.26%
|
深证成指 13005.77 0.63%
|
恒生指数 26452.43 0.24%
|
纳斯达克 22141.1 0.45%
|
日经225指数 44768.12 0.89%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296 文章
319231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海南与香港:“竞争”假命题 “共生”新答案
2025年09月15日 06:36    
收藏  
举报

今年年初,中国海南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了一份关于深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看似寻常的政策动作,实则释放出深远信号:两个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区域,正从单向辐射转向双向赋能。金融、贸易、数据、旅游、人才——这些关键词勾勒出一幅区域协同的新图景,而其背后,是国家“双循环”战略下对内外联动机制的深层布局。

过去,人们习惯于将海南与香港放在竞争框架下审视。一个是中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正全力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长期承担资本进出中国的桥梁功能。当海南开始试点跨境资产管理、探索“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并计划对超过六千六百条产品线实施零关税时,难免有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香港的角色将被稀释?但更值得思考的或许是:海南的崛起,未必是替代,而可能是对香港功能的延伸与重构。

海南的改革雄心毋庸置疑。8月启动的跨境资产管理试点,设下100亿元人民币的初始额度,允许海外机构和个人投资本地金融产品,这是资本账户开放的一次重要试探。而年底即将推行的分关运作制度,将进一步打通内外市场循环。然而,任何金融开放都离不开制度支撑与市场信任。海南虽有政策红利,但在全球投资者眼中,其法律框架、监管透明度和金融基础设施仍处于建设阶段。这时,香港的价值便凸显出来。

香港拥有成熟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体系,管理规模高达35.1万亿港元,其中过半资金来自海外。这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长期积累的国际信誉。当国际资本考虑进入海南市场时,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机会,更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往往来自于可信赖的托管机制、中立的法律环境和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些正是香港的强项。换句话说,海南可以成为资金的“目的地”,但香港仍可扮演“出发地”与“中转站”的角色。两地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形成“前端发行—后端配置”的协作链条。

金融之外,旅游与消费领域的联动同样值得期待。海南已建成全球瞩目的免税购物体系,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客流与销售额屡创新高。但购物只是消费的一环,真正的高端旅游体验,还需要服务品质、文化内涵与城市魅力的支撑。在这方面,香港多年积累的国际化服务标准、品牌运营能力和城市治理经验,恰恰可以为海南所用。两地若能打通旅游动线,设计“一程多站”式旅行产品,让游客在享受海南的自然生态与免税购物的同时,也能体验香港的城市活力与文化多元,这种组合拳将极大提升中国南方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

物流与航空网络的协同也具备现实基础。海南盛产热带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迅速,但要真正走向全球,仍需高效、稳定的国际货运通道。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货运枢纽,具备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和成熟的清关体系。通过加强中转合作,海南的产品可以借道香港进入国际市场,而香港的货运资源也能因此获得新的增量空间。这种互补性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调配,而是区域供应链的优化重组。

更深层次的合作,则体现在创新生态的共建上。海南正聚焦深海科技、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试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技术创新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成果转化平台。香港在这些方面已有成熟实践,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商业化和跨境技术交易方面,具备制度优势。两地若能建立联合孵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在海南进行场景化测试,同时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实现融资与退出,便能形成“研发—试验—融资—推广”的闭环生态。

可持续发展同样是未来合作的重要维度。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而香港在高密度城市下的低碳治理、智能交通和循环经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两者结合,完全有可能探索出一种既绿色又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比如,在海南的新城建设中引入香港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或在垃圾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开展技术合作,这不仅服务于本地居民,也能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人才流动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近年来,海南通过简化落户流程、提供创业支持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专业人才南下。但这股“候鸟式”迁徙能否持续,取决于能否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发展通道。如果两地能在职业资格互认、专业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突破,降低人才跨区域执业的制度成本,那么海南就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成为连接内地与国际的专业服务平台。而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也能借此拓展内地市场,实现双向受益。

文化层面的互动则为合作注入软实力。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在国际品牌塑造、大型活动策划和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海南若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除了硬件投入,更需提升内容运营能力。联合举办国际艺术节、体育赛事或学术论坛,不仅能增强区域吸引力,也能促进两地社会层面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从更大视野看,琼港协作实际上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试验。它不再强调单一中心的集聚效应,而是探索多节点之间的网络化协同。海南是连接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关键接口,而香港则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体系的稳定锚点。两者联动,既能帮助内地市场更好地对接国际规则,也能让国际资本更顺畅地参与中国发展。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或许正是未来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典型路径。

当然,合作的深化不会一蹴而就。制度差异、利益协调、执行效率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方向已经清晰:未来的竞争力,不在于谁取代谁,而在于谁能更好地连接谁。香港的价值,不应局限于“门户”角色,而应升级为“伙伴”身份——在规则对接、风险管控、资源整合中发挥枢纽作用。海南也不应仅仅被视为政策洼地,而应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和区域协同的连接器。

当人们谈论中国南方的发展时,或许不再需要争论“海南会不会取代香港”,而应思考“海南与香港如何共同定义未来”。在全球格局加速演变的今天,区域合作的深度,往往决定了发展的高度。琼港之间的互动,不只是两地的事,更是中国探索更高水平开放路径的一个缩影。谁能在融合中创造价值,谁就能在变局中掌握主动。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招商银行子公司通过香港门户进军加密市场
   币海独步者        2025/08/19 05:37
中国7月资本外流创历史新高 外逃还是利好?
   陆一夫        2025/08/18 05:40
复星推进稳定币牌照 郭广昌带队拜会港府特首
   Vicky        2025/08/13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