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全球关税制度本周正式生效,美国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并开始将上涨的进口成本大规模转嫁给消费者,这一趋势可能显著加剧通胀压力,对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构成新的挑战。
在圣路易斯等中西部城市,零售商、制造商和服务业经营者普遍反映,其供应商近期大幅上调价格,涨幅有时高达30%至35%,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终端售价。
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在关税生效前曾囤积库存以应对冲击,但这些“关税前”库存正迅速消耗。一旦耗尽,新采购商品的高成本将全面传导至零售端。
Authorized Appliance 首席执行官贾斯汀·布雷克尔警告:“随着库存中的每一件物品被新产品取代,通胀率将会上升。”他指出,公司采购的多种产品价格已上涨高达35%.
例如,一款中国制造的 Zephyr 葡萄酒冰箱,零售价已从1499美元飙升至1999美元。即便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也未能幸免——总部位于圣路易斯郊外的True公司生产的冰箱,因铝、钢等受关税影响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价格也上涨了4%至6%。
这一趋势并非个例。大鲨鱼自行车公司老板迈克·韦斯表示,其连锁店销售的自行车零售价平均上涨了10%,一辆原本售价约730美元的自行车现在已涨至800美元。“目标一直在变,”他无奈地表示。
美容产品零售商 Beauty Supply Refresh 的共同所有人特里尼塔·罗兹则面临更严峻的局面。自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她店内的商品价格普遍上调。
一款“黄鸟”吹风机从65.99美元涨至95.99美元,合成编织发的价格也从5.99-7.99美元区间升至9.99美元。她预计人发假发价格将上涨30%,直言“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并批评政策制定者未充分考虑对小企业的影响。
即使是部分生产环节在美国完成的企业,也因依赖受关税影响的进口零部件而遭受打击。圣路易斯的波本威士忌酿造商 Switchgrass Spirits 虽使用美国谷物和橡木桶,但其玻璃瓶来自意大利,软木塞来自葡萄牙,均受美国对欧盟15%关税的影响。
运营主管尼克·科伦坡表示,公司正依靠关税前订购的玻璃库存维持价格稳定,但一旦库存耗尽,提价“很可能会发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成本转嫁正在形成普遍预期。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的最新调查显示,32%的小企业计划涨价,创下去年3月以来新高。人口普查局7月底的调查也显示,34%的企业预计未来六个月价格会上涨,高于中旬的29%。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贾斯汀·韦德纳指出,这与2018年特朗普对洗衣机加征关税后的情况相似,价格影响往往有数月延迟,目前可能只是开始。
尽管白宫坚称关税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且对整体物价影响有限,并敦促美联储降息以刺激经济,但市场现实正与这一论调背道而驰。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7月会议中承认,关税“已开始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更明显的效果”,但强调总体影响仍不确定,因此选择维持利率不变,等待更多数据。然而,就业市场已现疲软信号——7月仅新增7.3万个就业岗位,为两年多来最弱表现,增加了降息可能性。
贸易专家指出,当前通胀数据相对温和,部分得益于企业利用政策延期窗口提前采购库存。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帕诺斯·库韦利斯认为:“供应链中仍有库存,但正在逐渐消耗,所以很快我们就会开始感受到关税对价格的影响,中小企业将受到最大影响。”
考虑到小企业雇佣了美国46%的劳动力并贡献了44%的 GDP,其成本压力的全面释放可能对整体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部分企业尝试以创新方式应对。棋盘游戏制造商 Stonemaier Games 预计今年将支付60万美元关税,公司联合创始人 Jamey Stegmaier 表示,每10美元的中国制造成本需额外缴纳3美元关税。
为避免加剧通胀,公司选择不直接提价,而是请求美国顾客在其网店购物时自愿多支付3美元以分担税负。这种模式虽体现社会责任,但难以成为普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