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遥感卫星的尾焰照亮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就在这具有象征意义的时刻,巴基斯坦规划、发展和特别项目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在北京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关键访问,其核心目标直指推动中巴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伊克巴尔部长清晰地描绘了双边技术协作的升级路径:合作领域正经历显著蜕变,从传统的飞机、导弹制造,大步挺进空间探索、民用核技术、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计算这些代表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关键疆域。
伊克巴尔的行程安排透露出此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他特别强调,此行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新任掌门人以及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重要会晤。
会谈的核心聚焦于如何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和平利用核技术方面的战略协作。一个引人瞩目的新方向浮出水面——双方计划将合作范围从成熟的能源生产领域,拓展至潜力巨大的农业应用层面。
这标志着两国在核能合作上正寻求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为核技术的和平利用开辟新场景。
坚实的合作基础已为此次升级铺平道路。就在今年四月,位于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岸的核电站3号机组成功完成了投入商业运行前的所有关键测试。
该机组采用的正是中国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标杆——华龙一号压水反应堆。这是继卡拉奇核电站2号机组之后,该站点投入使用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
华龙一号作为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代表之作,其单台机组设计年发电量能力超过100亿千瓦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尤为关键的是,矗立在卡拉奇的两台华龙一号机组,不仅保障着巴基斯坦的能源安全,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们是该型先进反应堆实现出口的“首批项目”,是中国高端核电技术成功走向国际市场、获得认可的关键里程碑。
伊克巴尔的阐述清晰地勾勒出中巴科技伙伴关系的新蓝图:这是一场由基础装备制造向尖端科技研发与商业化应用的深刻转型。从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升空,到华龙一号核电站项目的稳步推进与可靠运行,再到部长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合作前景的热切展望,无不表明巴基斯坦正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科技创新的深水区建立更为紧密的战略协作。
这种升级版的技术联盟,其意义远超双边范畴,不仅将深刻影响两国的科技自主能力与经济发展轨迹,也势必在区域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产业格局演变中注入重要的新变量。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的成功落地与持续稳定运行,无疑为中国高端技术装备的全球推广树立了极具说服力的标杆范例,其示范效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