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正运行在一个与教科书经济学预言截然不同的轨道上。过去几年,美国经济相继承受了百年一遇的疫情重创、四十年未遇的通胀压力、二十年未有的高利率环境,叠加特朗普政府自19世纪以来最高水平的关税政策。然而,从2019年至202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却以年均近20%的惊人速度持续攀升,是其历史平均增长率的两倍。进入2025年,尽管贸易政策阴云不散,市场涨幅依然维持在约8%的水平。
市场的持续攀升,伴随的却是解释框架的接连崩塌。一个核心问题日益凸显:这场史无前例的牛市,其核心驱动力究竟为何?其坚韧性又将持续至何时?答案,似乎仍在迷雾之中。
传统理论的核心——“基本面定价”说,主张股价应锚定于企业未来盈利潜力及宏观经济健康度,市场终将“均值回归”。这一框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尚能自洽:银行体系崩溃后,市场深度回调46%;美联储强力介入,零利率与量化宽松双管齐下。然而,随后的复苏路径却偏离了脚本。整个2010年代,企业盈利平淡、GDP与生产率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疲弱——基本面并无亮点,股市却实现了价值翻三倍的壮举。
由此,“流动性驱动论”一度成为主流叙事。其核心逻辑是:美联储释放的海量流动性,最终推高了资产价格,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这一理论的“高光时刻”在2020年初:疫情冲击引发市场崩盘,美联储再次“开闸”,市场无视高企的失业率,迅速反弹并创下新高。然而,2022年为对抗通胀,美联储政策急转,激进加息并缩表,市场应声下跌近20%。但随后,理论遭遇严峻挑战:2023年,美联储继续加息至二十年高位,2024年维持高利率,并从市场抽走近2万亿美元流动性。按常理市场应承压,但标普500指数却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录得近25%的涨幅,创下本世纪最佳两年表现。流动性驱动市场的共识被彻底颠覆。
市场结构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2023与2024年标普500指数过半涨幅由“七巨头”——苹果、亚马逊、Alphabet、Meta、微软、特斯拉、英伟达贡献。其中,特斯拉两年涨286%,Meta涨355%,英伟达更是暴涨861%。如此极端的集中度史无前例。更关键的是,巨头们的股价已远超其当前盈利所能支撑的水平,其创纪录的市盈率,如英伟达高达57倍,远高于历史平均18倍,都暗示市场押注的是对未来增长——尤其是AI革命——的极度乐观预期。
“AI驱动论”由此兴起。ChatGPT引发的热潮与七巨头在AI领域的核心布局,例如英伟达的芯片、巨头的模型研发与场景应用,在时间点与逻辑上高度契合。然而,质疑者视之为泡沫的征兆,指出当前标普500前十大公司的估值泡沫化程度已超越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顶峰。支持者坚信AI的颠覆性潜力;反对者则警告技术落地与商业转化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历史教训犹在耳边。
若AI泡沫确为隐患,其破裂点何在?今年4月2日,特朗普“解放日”高额关税提案曾短暂引发市场恐慌,一周内股市跌12%,“七巨头”跌幅更深。然而,随着特朗普在4月9日后撤并缓和贸易紧张,市场不仅快速收复失地,标普500指数更自低点飙升近30%,连创新高,“七巨头”强势回归。这催生了“TACO交易”(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策略:市场预期特朗普厌恶股市下跌,终将软化激进政策,故逢低买入成为共识。
然而,TACO逻辑存在显著缺陷:特朗普并未放弃关税武器,当前关税已达百年高位且新关税频出。令人费解的是,市场反应异常平淡。对欧日商品征收15%关税时,股市不跌反升;即便在惨淡就业报告后宣布新一轮全球关税,市场也仅现短暂波动,旋即回升至更高位。政策冲击的钝化,指向更深层的市场结构变化。
至此,一个独立于货币政策、技术叙事或政治博弈的理论浮出水面:被动投资的系统性崛起。三十年间,美国共同基金市场格局剧变,约半壁江山已被被动投资占据。普通投资者通过先锋、富达等机构,以极低成本将资金自动配置于指数成分股,如标普500指数。
这或许能解释市场的三大异象:对负面冲击的韧性、持续的上涨惯性以及空前的巨头垄断。主动投资者依赖基本面分析,对风险敏感,其交易行为推动“均值回归”;被动投资者则奉行“买入并持有”,资金持续流入且极少流出,无论经济冷暖。例如,2020年疫情初期经济崩盘时,先锋401(k)客户中仅不到1%出售股票。在被动资金构成的“压路机”面前,做空力量显得脆弱。更重要的是,被动基金按市值权重配置的规则,天然导致资金不断涌入并推高最大市值公司的股价,形成“强者恒强”的正反馈循环,加剧市场集中度。
过去十五年被动投资的爆炸性增长,是否从根本上重塑了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它是否削弱了传统“基本面-价格”的传导链条,创造了一个由资金流量主导、对短期冲击更具“免疫力”的新体系?这是理解当下美股“背离之谜”的核心钥匙。当然,这一假说同样面临未来现实的检验。在这轮挑战所有传统认知的牛市面前,每一次理论的失效,都在迫使我们更深入地审视市场结构本身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