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617.6 0.96%
|
深证成指 11106.96 0.59%
|
恒生指数 24902.53 0.68%
|
纳斯达克 21065.96 0.06%
|
日经225指数 40549.54 0.64%
|
股海柠檬精 初级编辑
310 文章
383691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国创新药“卖给全球”的时代来了
2025年08月05日 08:29    
收藏  
举报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强劲行情。恒生医疗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超过75%,远超恒生指数整体23%的涨幅。资本热度背后,一个重要推手正在浮出水面: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正加速“出海”,通过“对外授权”的方式,将自主研发的新药授权给全球药企,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与商业化。

过去十年间,中国创新药的对外授权交易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中国药企共完成103项对外授权交易,总交易金额达到52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高达41亿美元,显示出海外市场对中国药企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

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提速。数据显示,中国药企在全球授权交易中的金额占比已从2024年的27.7%跃升至44.5%。交易数量占比也从14.2%增长至16.9%。几笔金额巨大的头部交易,使中国药企首次站上全球授权交易舞台的核心位置。

那么,海外巨头为何愿意重金押注中国药?

过去,部分人误以为外企选择中国药品是因为便宜。但实际数据已经彻底颠覆了这一偏见。以肿瘤领域为例,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的平均首付款达到2.15亿美元,甚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93亿美元。这表明,跨国药企真正看重的是中国药企的研发创新力和高质量临床数据,而非价格优势。

从药物类型来看,中国出海授权交易中,最受欢迎的是两类抗体新药——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bsAb)。2025年上半年,这两类产品分别占中国出海交易总量的23%和20%,显著高于全球平均的8%。小分子药仍是全球授权交易中占比最大的品类(38%),而中国药企在小分子领域的研发积累深厚,出海潜力依旧巨大。例如,今年已有多家跨国药企从中国引进口服GLP-1类药物,布局减肥与代谢疾病市场。

谁在买中国创新药授权?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跨国药企正主动加快与中国药企的对接。阿斯利康无疑是最活跃的买家之一——过去两年半,其共完成12项对华交易,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默沙东则在首付款方面领跑,累计支付达17亿美元。辉瑞紧随其后,2025年上半年刚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引进中国药物SSGJ-707。此外,强生、诺华、罗氏等巨头也在加速中国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肿瘤领域,中外授权交易正快速向其他治疗方向拓展。

除了传统的肿瘤领域,哪些领域将成为下一个出海高地?

摩根大通点名了三个方向,包括自身免疫疾病,例如T细胞双抗、TSLP、OX40等靶点相关药物,正逐渐获得海外认可。还有代谢疾病(尤其是GLP-1类减肥/降糖药),在诺和诺德风光无限的带动下,中国药企也成为全球药企寻找新管线的重要来源。再比如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当前中国企业布局仍少,但只要临床设计和试验更成熟,未来或可迅速填补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海外中小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在这些方向对接中国药企,一旦头部药企跟进,这些领域可能迎来新一轮出海潮。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特朗普行政命令要求制药业降价
   大存        2025/05/13 01:59
制药关税迫在眉睫,特朗普签署促进国内药品生产的命令
   大存        2025/05/06 03:45
为规避关税,罗氏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
   大存        2025/04/23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