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刚刚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称,我大概也会解雇劳工统计局的负责人。因为他们目前的统计估算方法明显已经过时且容易出错,而且也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改进方案。上周五公布的就业数据大幅修正,就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体现。特别是,这些修正后数据更接近私人机构原本的预估值,而且私人预估值还更准确。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对这件事非常了解,因为我长期依赖这些数据分析经济走势,并据此进行投资判断。
他还表示,当然,如果媒体报道属实,比如说:“总统特朗普因为不满上周五公布的疲弱就业数据,便解雇了负责出这个数字的人”,那就真是大问题了,因为这意味着政府为了政治目的操纵数据、掩盖真相,这是一个国家失去法治和制衡机制的经典信号。而一旦丧失这些制度,整个经济与政治系统赖以支撑的信心基础也会随之崩塌。因此,特朗普总统应该公开澄清他的真实动机,这是很有必要的。无论如何,我们确实需要彻底改革政府在统计经济数据方面的方法,目标应该是让这些数据更准确,而不是更顺应政治。

美东时间8月4日,特朗普在媒体上解释称,上周的就业数据是被操控的,就像之前总统大选前的数字一样被操控。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出现了大幅、破纪录的修正,而这些修正都偏向激进左翼民主党人。这些大幅调整是为了掩盖和抵消虚假的政治数字,这些数字是被捏造出来的”,目的就是让共和党的经济成果看起来没那么出色!特朗普表示自己会选一个非常出色的接替者,感谢大家的关注,结尾呼应他的竞选口号:“MAGA”。
不管明面上特朗普怎么说,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劳工统计局本身已经“停留在1970年代”,所用的调查方法、估算模型和数据采集流程,早已跟不上现实的变化。而过去十年美国劳动市场结构已发生根本转变,大量零工、自由职业者、小型公司与AI自动化劳动者的崛起,让传统薪资统计,难以覆盖真实的就业面貌。无薪水群体将很快成为美国收入者的一半,而AI和机器人很快也将进入主流。这意味着旧时代的统计方法正在失灵。
另外,与其让政府继续“靠猜来管理经济”,不如彻底将这类数据生产外包给市场,如果这些数据真的有价值,私营部门自然会找到成本更低、精度更高的解法。当然,也有人担忧这会带来数据垄断和缺乏透明性。还有不少声音呼吁进行“体制级改革”,从根本上改进数据估算方式,比如借鉴Truflation等更实时透明的模型,提升采样效率,优化修正机制。
这场风波的本质,并非解雇是否合理,而是对一个失效系统的控诉。统计系统已经落后,改领导不如改方法。如果此次动荡不能带来结构性改革、不能引入AI和实时数据源、不能改变对就业市场的旧式理解,那不管谁在位,数据的信任危机仍将持续。改革应以提升制度可信度为核心,而非借整肃之名行权力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