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59.95 -0.37%
|
深证成指 10991.32 -0.17%
|
恒生指数 24507.81 -1.07%
|
纳斯达克 20650.13 -2.24%
|
日经225指数 40799.6 -0.66%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119 文章
134082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平衡监管与风口:香港加密市场的法律应对
2025年08月01日 04:13    
收藏  
举报

加密货币的资本狂潮正席卷全球市场。《天才法案》的出台点燃新一轮投机热情,从纽约到香港,区块链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直线拉升。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预言,稳定币市场将从当前2000亿美元暴增至2万亿美元量级。然而狂热背后暗流涌动——比特币波动幅度已是传统股指的四倍,欺诈、黑客攻击与市场操纵如同附骨之疽。

面对这场高风险的资本游戏,香港正搭建精密防护网。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五年前便启动监管体系设计,今年推出的ASP-I-Re框架构筑起五维防御工事:准入机制卡住源头、保障制度锁定资金、产品审核过滤风险、基建部署监控流程、关联方管理隔离传染链。

当交易平台Gatecoin在2023年宣告破产时,高等法院陈法官的裁决首次确认:比特币等虚拟资产属于法定财产范畴,意味着法院可对其启动财产冻结、破产清算等传统司法程序。这不仅是法理突破,更打开投资者维权的实质通道。

分层监管的精密手术在本周五迎来关键落子。生效的《稳定币条例草案》竖起牌照防火墙:发行人必须经金管局审批持牌,且面向散户的稳定币销售成为持牌机构专属权利。

无牌照发行方仅限服务专业投资者,两者资金池彻底切割。监管层手握“吊销执照”利剑,强制持牌商公示许可编号,重大变动须即时申报。违规者将直面刑事追责,整套规则将散户暴露在高风险产品的可能性压至最低。

“这种设计在释放创新动力的同时预设缓冲带。”香港资深大律师Victor Dawes解读核心逻辑:对持牌机构的活动范围约束可遏制系统性风险蔓延,而分层投资者保护机制避免一刀切监管对市场的窒息效应。

当部分司法管辖区因恐惧风险而全面封杀时,香港在司法实践与立法革新间找到平衡支点——用承认财产属性保障权益,借牌照分层管控风险,以五维框架护航生态。

金管局最新监管沙盒数据显示,已有17家稳定币发行商进入合规改造流程。这套被称为"风险切割术"的监管模式,或将成为全球虚拟资产治理的关键样本——既要驯服加密资本的野性,又要保留其重塑金融格局的锐气,香港正试图证明两者并非悖论。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 开启数字金融新篇章
   Vicky        2025/08/01 06:36
香港稳定币牌照最快明年初落地
   林天心        2025/07/30 02:26
香港贸易:不数字化就出局
   子鱼        2025/07/29 05:47
招行旗下招银国际获香港加密交易牌照
   流动的沙        2025/07/18 06:40
招银国际斩获香港虚拟资产牌照
   林天心        2025/07/16 03:09
从加密港到全面收紧 新加坡对加密行业态度的变迁
   罗斯巴德        2025/06/16 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