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82.3 0.01%
|
深证成指 11059.04 -0.37%
|
恒生指数 25538.07 1.62%
|
纳斯达克 20892.69 -0.39%
|
日经225指数 41171.32 3.51%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80 文章
87648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破5万公里!中国高铁转向“提质增效”新赛道
2025年07月23日 05:49    
收藏  
举报

48,000公里钢轨在神州大地昼夜奔涌,串联起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本周一宣布,2021至2024年新增高铁里程1万公里,总里程已达4.8万公里,今年底将突破5万公里大关。

这张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的钢铁网络,正在切换运行逻辑——当轨道长度不再是首要目标,如何让经济血脉更高效流动成为核心命题。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透露的"十五五"铁路规划方向,标志着战略重心转向路网优化、效率提升与物流成本压缩。这种转型呼应着现代物流体系作为"经济血脉"的本质要求,当主干网络成型后,毛细血管的输送效率直接决定经济机体的活力值。

上半年全国铁路22.4亿人次客运量、同比增长6.7%的成绩单,正是路网升级与经济回暖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开通的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即将成为连接西南腹地与东南沿海的战略通道,未来直抵厦门的钢轨将激活区域经济新循环。

高铁转型背后是中国综合交通体系的整体跃迁。2021-202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的投入,较上个四年周期增长23.3%。伴随高速公路延伸至19.1万公里、高等级航道拓展至1.76万公里、运输机场增至263个,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重构国土空间效率。

民航局局长宋志勇观察到的新机遇尤为显著:"跨境电商正成为航空物流国际市场的增长引擎。"中国加速建设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新兴市场航线网络,与去年末推出的《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七大攻坚行动方案》形成组合拳,显露以物流效率对冲全球贸易风险的深层布局。

当高铁里程突破5万公里,中国基建进入精耕时代。从追求轨道长度到优化单位物流成本,本质是经济增长逻辑的切换——运输效率每提升1%带动的经济乘数效应远超线性增长。

7月北京高铁展上亮相的600公里磁悬浮模型,暗示技术储备已瞄准下一赛道。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如同经济血液的黏稠度指标,16%的现状距离发达国家10%的水平仍有优化空间。

中国正通过基础设施系统性升级,持续为经济机体降低循环阻力,这场静悄悄的物流效率革命,或将重塑全球产业链竞争格局。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