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DataWeave 为路透社独家开展的 1400 余种商品专项分析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上标注 "中国制造" 的商品价格涨幅已超越整体通胀水平,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正逐步显现。
研究数据表明,相关商品价格涨势自 5 月起呈现加速态势,切实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开始传导至终端消费环节。在 2025 年 1 月至 6 月中旬期间,亚马逊平台上 1400 余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价格中位数上涨 2.6%,这一涨幅超过了美国截至 5 月的最新核心商品 CPI 数据。
不同品类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出现下跌。数据显示,截至 5 月的六个月内,美国核心商品 CPI 上涨 1%,按年率计算达 2%。官方统计数据与 DataWeave 的研究结果均一致表明,随着关税对价格形成压力,近几个月商品成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DataWeave 对超过 2.5 万件商品进行了分析,重点聚焦 1407 种明确标注 "中国制造" 的亚马逊在售商品。该公司采用价格中位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此避免短期价格波动或异常值对统计结果产生干扰。此次研究的中国制造商品样本涵盖亚马逊自营及第三方卖家产品,其中第三方卖家商品占亚马逊总销量的 62%。
价格涨幅较为显著的品类主要包括文具办公用品、打印机及碎纸机等电子产品、CD 和 DVD 等空白存储介质,以及家具和炊具等家居用品。作为去年对美出口额达 4389 亿美元的贸易大国,中国在上述所有品类中均占据全球主要供应地位。
在 DataWeave 追踪的 1 月至 6 月 17 日的 1407 件商品中,475 件出现价格上涨,633 件价格保持稳定,299 件价格下降。例如,汉美驰电热水壶的价格中位数从 49.99 美元涨至 73.21 美元,GreenPan 煎锅价格翻倍至 31.99 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 4 月该类商品的通胀水平仍较为温和,但从 5 月开始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并在 6 月进一步加速,尤其是家居家具和电子产品类别,研究期间价格中位数分别上涨 3.5% 和 3.1%。
DataWeav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蒂克・贝塔达普拉指出,虽然季节性因素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其时间节点和涨幅情况表明成本冲击正在零售供应链中传导。他表示:"当利润率较低且补货周期较短时,即使是适度的关税也会迅速导致价格上涨。我们在 6 月看到的是首轮全面涨价,卖家开始适应更高的到岸成本。"
亚马逊方面则表示,除正常的价格波动外,并未发现商品均价出现明显涨跌。亚马逊发言人在声明中指出:"仅对比少量商品无法准确反映亚马逊数亿在售商品的整体价格情况。"
包括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内的多家消费企业已发出警告,称关税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百货连锁梅西百货表示正在有选择性地提高价格以抵消关税影响;耐克在中断六年合作后近期重返亚马逊平台,并表示从 6 月 1 日起将对多种产品实施涨价。
特朗普则辩护称,关税是平衡全球贸易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雅西 5 月曾表示,公司已协助卖家在关税生效前将订单转移至美国,并将 "高度专注" 于维持商品低价。他当时称商品均价未出现明显上涨。
由于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和高利率环境的影响,零售商在转嫁关税成本时表现得较为谨慎。联邦数据显示,5 月零售贸易销售额较 4 月下降 0.9%,同期消费者支出也意外下滑。美国银行证券的经济学家克劳迪奥・伊里戈延本月初写道:"我们认为企业可能会选择推迟涨价。"
美国现行关税包括 10% 的普遍关税、50% 的钢铁铝产品关税,以及 25% 的汽车及零部件关税。贝塔达普拉强调,6 月 23 日生效的新增钢铁关税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对 "炊具、水壶、小型厨房电器等家居必需品" 造成进一步的价格上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