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28.11 -0.65%
|
深证成指 13209 -1.76%
|
恒生指数 26128.2 -1.35%
|
纳斯达克 22484.07 0.44%
|
日经225指数 45354.99 -0.87%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491 文章
4792697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王健林被限高 万达和中国商业地产的未来在哪里?
2025年09月28日 05:48    
收藏  
举报

根据最新报道,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近日被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涉及执行标的约1.86亿元,主要源于下属项目公司与外部方的经济纠纷。 万达内部知情人士回应称,这可能是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一直在协商解决,并非集团整体资金链断裂的直接信号。 同时,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万达新增被执行信息,执行标的超4亿元,总被执行金额已超过52-53亿元,且多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万达长期债务压力的延续表现。

从我的视角看,这反映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周期的缩影。王健林作为昔日首富,其个人被限高消费确实具有象征意义——它提醒我们,地产巨头在高杠杆扩张后,面对经济放缓、融资收紧和需求疲软时,都难以独善其身。但这不一定是“末日信号”:万达近年来已通过出售资产(如2025年出售7座万达广场,2023-2024年超30座)来缓解现金流压力, 这种“断臂求生”策略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局面。同时,王健林最近一次公开露面(2025年8月底)显示,他仍在积极管理集团事务。 整体而言,这更像是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而非彻底崩盘。相比一些彻底破产的中小房企,万达的体量和多元化布局(地产、文旅、酒店)仍提供缓冲空间。但如果债务重组不顺利,风险会进一步放大。

万达集团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本10亿元,由王健林和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业务涵盖进出口贸易、地产等。但近年来,其债务规模已达约6000亿元,短期债务占比高,面临巨大偿债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万达继续出售酒店资产(如拟近25亿元出售旗下酒店),并调整董事结构,显示出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的努力。 同时,文旅业务面临运营能力不足和地产路径依赖的矛盾,未来发展取决于债务化解和市场复苏。

我的评价是谨慎乐观:

短期(1-2年):挑战为主。债务重组是关键,如果能获得更多银行支持(如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座谈会),现金流可改善。但2025年已新增多笔执行(如3.3亿元、24亿元), 加上股权冻结(如19.7亿元),流动性风险高。出售资产虽缓解压力,但也削弱核心竞争力。

中长期(3-5年):潜力犹存。万达的核心是商业地产和文旅,如果中国经济企稳,消费升级将带动需求。集团已转向“轻资产”运营(如酒店租赁而非持有),这符合行业趋势。 但需警惕竞争加剧(如华润、新城等包租公模式),以及王思聪等继任者的不确定性(目前无明确迹象)。

总体上,万达的未来取决于宏观政策和内部管理。如果债务降至可持续水平,并抓住数字化转型机会(如与华为等合作医疗卫生领域), 它仍可能重回增长轨道。但在当前环境下,评级为“中性偏下”——生存无虞,但重现巅峰难度大。

中国商业地产(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商铺等)正处于调整期。2025年1-5月,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2573亿元,同比下降7.6%;新开工面积14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空置率高企,一线城市平均25.2%,二线达34.8%,预计2025年继续上升3.2个百分点。 需求有限,受居民收入预期偏弱、电商冲击和疫情余波影响,商铺及写字楼租金下行压力大。

总体评价:前景中性偏上。短期仍有下行风险,但政策利好(如稳楼市)和消费回暖将推动复苏。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轻资产模式和存量改造(如旧商业空间升级)将成为主流。 对于万达这类玩家,轻资产转型是机遇,但需应对空置和债务双重压力。未来,可持续房地产(如绿色建筑)可能成为增长点。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外卖新规:拟遏制裹挟式竞争、“幽灵外卖”
   陆一夫        2025/09/24 06:09
币海NEWS周周大事记丨中国新闻 第250915 期
   鲁克        2025/09/15 05:16
没有山姆超市的中国城市不适合年轻人奋斗?
   陆一夫        2025/09/12 04:00
万科以22.4亿元出售总部项目 用于筹集资金
   币海独步者        2024/05/28 05:11
万达王健林在400亿美元财富缩水后努力拯救他的帝国
   鲁克        2023/06/13 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