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数据,今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小幅反弹,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国内需求持续疲弱,加上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不明,给制造商的信心带来负面冲击。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上周日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制造业活动已连续第五个月处于收缩状态。这表明,企业正密切关注中美贸易协定的最新进展,同时国内消费需求仍显低迷。
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7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这一数值低于50的临界点,也略逊于路透社此前调查预期的49.5%。
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PMI升至50.8%,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跨过荣枯线;中型企业PMI降至48.9%,较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6.6%,虽比上月微增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
路透社分析称,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压力,包括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出口放缓、房地产市场冷却、就业形势不稳、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经济专家警告,这些问题可能威胁北京实现2025年约5%经济增长目标。
与此同时,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在内的非制造业PMI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从7月的50.1%升至8月的50.3%,表明该领域整体保持增长势头。
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5%,比上月增加0.5个百分点。具体行业中,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以及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的商务活动指数均超过60%,处于高景气区间;零售和房地产等行业则低于临界点。
政策面临更大考验
上海保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指出,由于国内需求疲软和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趋弱。
他进一步分析:“今年后几个月的宏观走势,将高度依赖出口能否维持强劲,以及财政政策是否能在第四季度进一步发力。”
路透社提到,虽然7月中国出口表现超出预期,但这主要源于基数较低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激增。中国出口企业担忧失去美国这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因此正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份额。
在通缩压力下,中国一些五星级酒店甚至开始通过摆摊等方式寻求新收入来源……
本月早些时候,中美双方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中国则对美国产品征收10%关税。这种不确定性正逐步削弱两国企业的信心。
上周六,中国商务部发布声明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于8月27日至29日访美,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会晤。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中美经贸关系以及相关会谈成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上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已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这反映出企业在国内需求低迷和通货紧缩的双重挤压下运营艰难,也促使北京考虑出台更多刺激举措。
我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挑战凸显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和国内结构性问题的交织。尽管制造业持续收缩,但非制造业的稳健表现和大型企业的回暖显示出经济韧性。如果中美贸易谈判能取得实质进展,并辅以针对性的财政刺激,中国有望在2025年实现增长目标。但长期来看,需加快结构性改革,如提振内需和缓解债务压力,以避免依赖出口的脆弱性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