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考虑出售其中国业务部分股权的背景下,私募股权公司博裕资本已从多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力的收购候选方。其中,博裕资本击败了凯雷集团等其他投标者。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星巴克目前正与博裕资本就交易具体条款展开谈判,预计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敲定最终协议,不过交易最终是否能成仍有不确定性。
此外,部分中国互联网企业可能以有限合伙人的形式加入,提供资金支持,以助力这项交易。

星巴克发言人表示,公司已收到多家优质潜在合作伙伴的积极意向,这些伙伴对星巴克中国业务的长期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公司正在评估五份投标方案,但未就博裕资本处于领先地位一事置评。
有消息指出,如果将特许经营权收益纳入计算,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整体估值可能超过100亿美元(约合130亿新元)。不过,其他报道显示,不包括特许经营权的估值约为40亿美元。
博裕资本成立于2011年,其投资领域包括私募股权、上市股票、房地产、基础设施,还设有风险投资和可再生能源平台。
星巴克于1999年在北京开设首家门店,目前已在中国大陆超过250个城市运营约7800家门店。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曾表示,未来星巴克在华门店数量有望扩张至2万家。

然而,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品牌正面临来自瑞幸咖啡和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为应对市场压力,星巴克已调整中国策略,包括降低部分非咖啡饮品价格、加速推出本土化产品,并考虑出售部分股权。但尼科尔在7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公司计划保留中国业务的核心股权。
星巴克于10月30日(星期四)发布的第四财季业绩显示,中国同店销售额在上季度恢复增长后,本季度继续上涨2%。
从商业角度看,这笔潜在交易对星巴克来说是个明智的战略调整。中国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本土玩家如瑞幸和蜜雪冰城通过低价和快速扩张抢占份额,星巴克的 premium 定位虽有品牌优势,但增长放缓已成事实。通过引入博裕资本这样的本地私募股权伙伴,星巴克能注入资金、利用本土网络加速本土化(如更多定制产品和门店优化),同时保留核心控制权,避免完全退出市场。这类似于其他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合作”模式,能帮助星巴克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和消费疲软。
不过,估值方面存在分歧:如果真如报道的40亿美元(不含特许费),这可能反映了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的低迷和星巴克的谈判压力;但若计入长期特许收益达100亿美元以上,则显示出投资者对咖啡消费长期潜力的乐观。博裕资本的背景(与中国互联网巨头有潜在合作)也暗示,这可能不止是财务投资,还能带来数字化或供应链协同效应。总体上,我认为这对星巴克是利好,能缓解短期业绩压力,但成功关键在于执行——如果本土化不够彻底,竞争仍会蚕食份额。长远看,中国咖啡市场还有巨大空间,星巴克若能借此重振,门店翻倍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