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出严厉警告,敦促全球政策制定者加强对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和私人信贷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IMF 指出,这些机构可能在市场低迷时期加剧金融动荡,并将压力迅速传导至传统银行系统,从而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一警告与主要央行行长近期的忧虑相呼应,即在平静的市场表象之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正在悄然累积。
IMF 在其半年一度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强调,近年来,传统银行业以外的融资活动——即所谓的“影子银行”——已显著增长,为金融体系增添了新的风险维度。
报告特别指出,许多大型银行对对冲基金及其他非银行实体的敞口正不断扩大,而这些实体受到的监管审查远少于传统银行。
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对对冲基金、私人信贷集团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高达4.5万亿美元,平均占其贷款总额的9%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量银行的此类敞口已超过其一级资本的价值。
一级资本是银行在危机中吸收损失的关键股权缓冲,是衡量银行财务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目前,非银行风险敞口超过其资本的贷款机构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已超过40%,其中少数美国和欧元区银行的敞口甚至超过其资本的五倍。
这种不成比例的风险集中度,使得个别非银行机构的倒闭可能通过信贷链条迅速冲击多家银行,引发系统性危机。
IMF 货币与资本市场主管托比亚斯·阿德里安解释道:“我们看到该行业的杠杆率有所上升,我们也看到银行对非银行机构的敞口总体有所上升。”他进一步分析,银行之所以热衷于向私人信贷基金等机构提供贷款,是因为这类贷款通常能带来比传统工商业贷款更高的股本回报率。
其特殊的抵押结构允许银行适用更低的资本要求,从而提高了盈利能力。然而,这种逐利行为也埋下了风险隐患。当非银行机构利用高杠杆进行投资时,一旦市场逆转,其资产价值下跌,不仅自身难保,还会导致作为债权方的银行遭受损失,形成风险传染。
当前,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 First Brands Group 和 Tricolor 这两家美国公司的倒闭事件。这两家公司严重依赖资产抵押贷款,它们的崩盘可能预示着快速增长的私人信贷市场存在更广泛的问题。
此外,私募股权和私人信贷基金正越来越多地向散户投资者开放投资渠道,这引发了新的担忧。阿德里安警告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我们进入更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零售产品的赎回压力将会更大。所以,是的,这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崩盘时,散户投资者可能集中要求赎回,迫使这些基金在不利条件下抛售资产,从而引发连锁反应,放大市场波动,形成“踩踏”效应。
阿德里安还强调,许多非银行机构在向监管机构披露其资产、杠杆率和流动性方面仍存在重大信息缺口,这使得监管层难以全面评估潜在的漏洞和机构间的关联性。他呼吁监管机构需要“更完善的数据和更强有力的协调”来应对这一挑战。
尽管对冲基金行业反驳称其使用的杠杆率低于银行,且未享受纳税人支持的存款担保,但 IMF 认为,其与银行系统的深度关联足以构成系统性风险。缺乏透明度意味着监管机构无法及时发现风险积聚,也无法有效预防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IMF在报告中也承认,金融体系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曾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例如,在4月份,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提高关税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大幅但短暂的抛售,体系整体仍保持了稳定。
然而,IMF 警告,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潜力的乐观情绪推动股市持续飙升,金融市场的估值风险正在上升。IMF 估计,当前股票市场的估值比其“公允价值”高估了约10%。
虽然这一高估程度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20%的水平,但仍表明市场存在回调风险。在高估值、高杠杆和监管薄弱的非银行机构风险交织的背景下,任何负面冲击都可能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