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几周的美国市场混乱中,专业投资者纷纷退出,而散户投资者则保持稳定。这种动态颠覆了华尔街关于投资者在市场动荡期间如何行动的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华尔街将普通投资者视为“傻钱”,认为他们易受恐惧和贪婪情绪左右,决策缺乏理性。而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凭借丰富的数据资源与专业的分析能力,被奉为“聪明钱”,被认为能在市场波动中冷静应对。然而,当下的市场动态却让这种固有认知摇摇欲坠。
摩根大通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今年至今,对冲基金出售的股票比购买的多出1万多亿美元,而个人投资者每月净买入股票达500亿美元,且“几乎没有中断”。这一鲜明对比,凸显了两类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上的巨大差异。
近年来,大型基金在市场低迷时撤资的倾向愈发明显,目的是规避潜在损失。与此同时,业余投资者的策略发生了显著转变。
被动管理型指数基金的兴起、401(k) 计划的普及,以及多年来逢低买入策略带来的回报,让许多个人投资者不再在市场动荡时惊慌失措地逃离,而是选择坚定入市或持股不动。
对冲基金长期资本前合伙人维克多·哈加尼(Victor Haghani)指出,散户投资者管理的庞大资金池运作合理,稳定性强,不易受到外界干扰。
众多投资大师,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和已故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都曾大力宣扬长期持有股票的益处,坚信只要给予市场足够时间,其总体趋势是向上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 401(k) 退休计划,而非传统养老金计划。在市场混乱时,多数人选择按兵不动。
先锋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其 401(k) 退休计划中超过97%的投资者没有进行交易,约五分之一的投资者甚至提高了储蓄率。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专业投资者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高盛的对冲基金客户在4月3日和4日抛售的股票数量创15年来新高,衡量大型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敞口的指数跌至2023年底以来的最低水平。
4月3日,标普500指数暴跌近5%,散户投资者却逆势买入价值超过45亿美元的股票和 ETF,创下强劲买入纪录。
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4月初一周内,家庭持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和追踪股票的共同基金资金流入量达500亿美元,为今年最大流入量。
美联储和高盛的数据表明,美国家庭持有至少35万亿美元的股票,占市场份额的38%,成为美国股票的最大持有者,其行为对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对冲基金在市场动荡时的抛售行为,有其内在原因。这些基金通常借助杠杆或借款提升回报,股市下跌会导致抵押品价值下降,为弥补亏损,不得不迅速套现。
此外,越来越多的基金设定了严格的亏损限额,“多经理人”基金为追求稳定回报,即使小幅亏损也会抛售股票。当然,也有部分对冲基金在市场动荡中积极寻找机会。
佛罗里达州对冲基金 Black Bear Value Partners 的负责人亚当·施瓦茨(Adam Schwartz),通过做空应对高关税能力弱的公司,买入有应对能力的公司,实现了相对稳健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