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对中国的小企业下狠手了。
以前中国一些小型企业想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门槛没这么高,募个几百万美元就能敲钟了。但9月4日,纳斯达克最新提案规定,主营业务在中国的公司,未来如果要赴美上市,至少要通过IPO募资2500万美元,否则不允许挂牌交易。这对很多微型股公司来说,这是几乎无法达到的门槛。虽然还需美国证监会(SEC)正式批准,但若通过,新规将直接影响一批正在排队IPO的小型中企。
这2500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公司至少得能靠卖股票筹到差不多是1.8亿人民币。但很多在美股上市的小型中国公司是初创企业或中小型公司,营收可能才几千万人民币,估值也就几亿人民币上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把10%–20%的股份拿出来卖,也很难凑出2500万美元。
另外,小公司上市时还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即使你想筹2500万美元,市场愿不愿意投你,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对很多业务、财务披露不清楚的中企,美国投资者会觉得风险太高,不愿意出钱买。最终导致公司想融2500万,投资人只愿买500万,还是融不到门槛。所以这项规定对于那些本来只想募几百万美元的小公司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价门票。这新规要是真通过了,那基本上就等于把很多正在排队上市的小型中企,直接给劝退了。
纳斯达克突然下此狠手,官方给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打击那种拉高出货的骗局。纳斯达克在声明中表示,很多小型中概股上市后,特别容易被操纵,股价波动大,等投资者发现不对劲想维权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公司的幕后老板远在千里之外,根本管不着。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早在2022年就警告过,有些海外小公司,尤其是很多中国企业,IPO当天股价暴涨得离谱。更隐蔽的是,现在这种炒作叠加抛售的模式,已经从上市当天出货,变成了上市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慢慢拉高出货。这让美国监管机构越来越警惕,是不是有人把美股当成了提款机?
美国官方解释的表面原因是这样,但细品一下,背后是中美信任赤字与监管对撞。前几年咱们国家要求那些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公司,想去海外上市,必须得先报中国证监会备案。美国则担心这些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法律执行困难,于是提高门槛。就在纳斯达克宣布新规的前一晚,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宣布对美国光纤出口商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康宁被征税37.9%,OFS Fitel为33.3%,Draka高达78.2%。这些公司中,康宁2024年在中国营收占比高达32%。中国称美企通过技术变形规避此前反倾销税。再加上前几天美国吊销台积电在中国工厂的先进设备出口许可,可以看出中美近期在芯片、网络设备、资本市场三个关键领域频繁出招。正如专家所说;“这次关税和IPO限制,是中美之间互相‘试探底线’的信号。所谓‘贸易休战’,本质只是一个临时的创可贴。”
那这一轮收紧影响到底有多大?数据显示,光是2024年,在美国上市的小型中概股就有35家,比美国本土的公司还多。它们大部分都集中在科技、教育、AI工具这些轻资产领域。新规一出,那些融资少、背景复杂、发展阶段比较早的公司将很难再上美股。未来,它们要么选择推迟上市,要么转向港股或A股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