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制造商寒武纪的股价于单月内翻倍飙升后,该公司向投资者发出警告,提示交易风险显著升高。
据彭博社和证券时报综合报道,作为中国最大的上市AI芯片设计企业,寒武纪自7月28日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34%,几乎是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7.9%)的17倍。周四(8月28日),寒武纪收盘大涨16%,报每股1587.91元人民币。
当晚,寒武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并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根据公告,寒武纪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在50亿元至70亿元人民币之间,而2024年营收为12亿元人民币。公司强调,目前没有发布新产品的计划,并澄清近期网上流传的关于公司新产品情况的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传闻。
寒武纪股价的强劲上涨,凸显了中国股市格局的重大转变:投资者正从消费类企业转向科技板块。这一需求激增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高盛集团最近基于更乐观的利润前景,将寒武纪的目标股价上调50%。
此外,寒武纪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营收暴增超过40倍。周三(27日),其股价短暂超越贵州茅台,一度成为A股“新股王”。周四收盘时,寒武纪股价再度暴涨,超越贵州茅台,荣登中国A股股王宝座。
首先,寒武纪的股价飙升反映了全球AI热潮在中国市场的放大效应,尤其是在芯片领域,中国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巨头,这对推动本土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然而,这种急速上涨也暴露了市场的投机性风险——脱离基本面的泡沫化倾向可能导致剧烈回调,投资者应理性评估公司实际业绩和行业竞争格局,而非盲目追逐热点。其次,从长远看,AI芯片作为未来计算的核心,中国如能持续投资并突破技术瓶颈,将在全球AI竞赛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但这需要政策支持、人才积累和国际合作的平衡。最后,我乐观地认为,类似寒武纪的崛起标志着AI从概念向实业的转型,但可持续增长依赖于真实的产品迭代和市场需求,而非短期炒作。
基于当前市场动态和公司基本面,我认为寒武纪短期(比如接下来几天到一周)股价的上行动力有限,甚至可能面临进一步回调压力。昨天收盘价1587.91元后,今天早盘已大幅低开近7%,一度跌超8%至1465元附近,这反映了市场对公司风险提示公告的快速反应——公告强调股价脱离基本面、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以及供应链不确定性等因素。这些都可能放大获利盘抛售情绪,尤其在AI热潮下,短期投机资金已充分挖掘估值空间。如果没有重大利好(如政策刺激或超出预期的订单),难以重拾强势上涨动能。长远看,营收预期增长(2025年50-70亿)是积极信号,但短期需警惕泡沫破灭风险,建议投资者观望而非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