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497.48 0.70%
|
深证成指 10588.39 1.47%
|
恒生指数 24148.07 1.09%
|
纳斯达克 20412.52 -0.92%
|
日经225指数 39688.81 0.26%
|
Vicky 初级编辑
12 文章
5157 阅读
首页  >  要闻 >  股市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港股AGI第一股 云知声股价狂飙的背后
2025年07月08日 02:00    
收藏  
举报

2025年6月30日,云知声(09678.HK)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股价飙升44.6%,从发行价HK$205飙至HK$296.40,市值突破26亿美元。随后一周,股价继续攀升至HK$386,单日涨幅高达17.43%,总市值逼近274亿港元(约35亿美元)。

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云知声作为港股“AGI第一股”的稀缺性、技术实力的加持、政策环境的助力,还是单纯的投机热潮?

云知声的IPO被市场冠以“港股AGI第一股”的称号,这一标签无疑是其股价暴涨的核心推手。人工智能(AI)领域近年来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逐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而云知声的UniGPT——一个6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LLM),结合其Atlas基础设施,恰好契合了这一浪潮。

与美股的OpenAI、Anthropic等明星企业相比,港股市场此前缺乏真正的AGI概念股。云知声的上市填补了这一空白,其2.2%的低流通盘设计进一步放大了供需失衡。上市首日,成交量高达137,000股,远超此前平均水平,显示资金蜂拥而入。 这种稀缺性不仅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如启明创投、京东科技),也点燃了散户的热情,形成了“低流通、高波动”的典型行情。

但稀缺性是一把双刃剑。云知声的“AGI第一股”标签虽吸引眼球,却也可能让市场对其估值预期过高。相比全球AI巨头,其60亿参数的UniGPT在技术参数上并不领先,市场对其“AGI”定位的追捧,更多源于情绪溢价而非技术绝对优势。

云知声的技术底盘

云知声的技术实力是其股价上涨的基石。自2012年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语音交互和多模态AI,2016年启动的Atlas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UniGPT作为核心算法模型,支持多语言、生成式交互和跨模态数据处理,已在医疗诊断、智慧出行、工业诊断和智能客服等领域实现初步商业化。2024年,公司营收达9.39亿元,同比增长29%,显示出技术落地的初步成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云知声在医疗AI领域的布局。据报道,其技术已服务于中国超100家医院,覆盖智能诊断、语音电子病历等场景。 在工业诊断方面,其AI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优化设备维护和生产流程,而在智慧城市管理中,其语音交互技术被用于交通调度和公共服务优化。这些场景的多样性,展现了云知声从“实验室AI”向“商用AI”的转型潜力。

然而,技术实力虽强,落地规模仍有限。2022-2024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超12亿元,显示其高研发投入尚未完全转化为盈利能力。 市场对云知声的长期押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场景化AI”前景的预期,而非当前盈利能力的肯定。投资者需要警惕,技术落地速度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可能成为未来股价波动的隐患。

云知声的崛起离不开中国AI产业的政策红利。2025年,中美科技竞争加剧,中国的“去美国化”政策要求到2027年全面替换美国技术,这为国内AI企业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 云知声作为本土AI玩家,天然受益于这一“政策安全溢价”。其技术栈完全自主可控,规避了依赖海外技术的风险,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近年来通过“科技企业通道”(TECH)改革,降低了AI企业的上市门槛。云知声的IPO充分利用了这一制度红利,仅募资3.2亿港元,却通过灵活的定价机制和保密招股制度,吸引了启明创投、华泰资本等重量级投资人。 此外,港股的T+0交易机制进一步放大了短期资金的博弈效应,助推了股价的快速上涨。

资本逻辑:热钱与风险的博弈

云知声IPO的资本结构是其股价狂飙的另一关键。上市时仅发行1.56百万股,占总股本的2.2%,募资规模虽仅3.2亿港元,却吸引了包括启明创投、京东科技、Qualcomm Ventures在内的多家顶级机构。 这些“基石投资者”不仅提供了资金背书,还通过提前建仓稳定了市场信心。

然而,低流通盘也带来了高波动性。资金的快速进出使得股价容易受到短线投机的影响。港股T+0机制下,散户与机构博弈频繁,短期资金的“滚雪球效应”显著。近期人民币升值进一步提升了港股的吸引力,外资流入也为云知声的股价增添了动能。

但资本热潮背后,风险不容忽视。云知声的高估值(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依赖于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一旦技术落地不及预期,或市场情绪转向,股价可能面临大幅回调。类似的情况在美股AI概念股中已有先例,如SoundHound AI(SOUN)在2025年初因Nvidia减持引发股价暴跌。 云知声若无法持续释放利好(如新场景签约或盈利改善),可能重蹈覆辙。

与其他AI企业不同,云知声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场景化AI”战略。相比全球AI巨头的通用大模型,云知声聚焦医疗、工业和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契合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例如,其医疗AI解决方案已覆盖超100家医院,显示出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与全球巨头的直接竞争压力,还为其赢得了政策支持和市场信任。

云知声的国际化扩张面临挑战,尤其在数据合规和市场接受度方面。全球AI市场的碎片化趋势,可能使其难以复制国内的成功。此外,AI行业的烧钱特性决定了云知声需持续融资,而其IPO募资规模较小(仅3.2亿港元),可能不足以支撑长期研发和市场扩张。 未来若需二次融资,稀释股权或增加债务可能对股价造成压力。

云知声股价的大涨,是稀缺性、技术实力、政策红利与资本热潮的共振结果。其“港股AGI第一股”的定位、UniGPT的技术底盘以及中国AI生态的独特优势,为其赢得了市场追捧。然而,高估值背后隐藏着技术落地、政策监管和市场情绪的多重不确定性。投资者在追逐热潮时,需保持一份理性,聚焦其场景化AI的实际进展,而非盲目跟风。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别指望黄金再暴涨?花旗最新报告泼冷水
   股海柠檬精        2025/07/04 04:27
阿里AI帝国布局 将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
   敛财居士        2025/07/02 03:57
构建主权AI 开源模型与云计算可助力
   大存        2025/07/01 05:16
汇丰银行大幅上调泡泡马特港股目标价 强调三大关键逻辑
   以太坊信徒        2025/06/26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