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497.48 0.70%
|
深证成指 10588.39 1.47%
|
恒生指数 24148.07 1.09%
|
纳斯达克 20412.52 -0.92%
|
日经225指数 39688.81 0.26%
|
Vicky 初级编辑
14 文章
5511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日本外国投资者利用新加坡税收漏洞避税6.9亿美元
2025年07月08日 06:12    本文来自 nikkei
收藏  
举报

2020年至2022年间,外国投资者利用新加坡与日本的税收协定漏洞,通过特定目的公司(TMK)结构,规避了约990亿日元(约6.9亿美元)的日本税款。据《日本经济新闻》从税务官员处获悉,这一操作涉及企业税和股息税的双重减免,资金通常从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流向新加坡,再通过TMK投资日本的数据中心、物流枢纽或房地产项目。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日本税收体系的漏洞,也凸显了全球资本在税收协定下的复杂博弈。本文将剖析TMK结构的运作机制、税收协定的作用、潜在影响以及日本可能的应对措施。

TMK(特定目的会社)是日本为资产证券化设计的特殊有限责任公司,常用于房地产投资。投资者通过TMK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如股票或债券),将物业收益以股息或利息形式分配。若TMK满足特定条件,例如分红超过90%且50%以上由日本公司持有,其股息分配可作为损失扣除,从而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此外,日本对股息通常征收20%的预扣税,但根据日新税收协定,流向新加坡的股息可享受10%或更低的税率优惠。外国投资者利用这一结构,先将资金从开曼群岛等避税地转移至新加坡,再通过新加坡企业注入TMK,投资日本资产后将利润以低税率汇回,实现了企业税与股息税的“双重减免”。

新加坡与日本的税收协定自1994年以来鲜有重大更新,未能充分应对现代资本流动的复杂性。协定旨在避免双重征税,但未明确限制TMK股息的扣除优惠,导致投资者可同时享受日本的税收减免和新加坡的低税率。据税务专家分析,TMK结构在房地产和数据中心投资中尤为流行,因其允许投资者以较低税负获取高收益。例如,2021年日本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2.5万亿日元,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TMK进入,而物流和商业地产的火热也加剧了这一趋势。

这一漏洞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双面。首先,外国投资推动了数据中心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日本吸引外资存量达3490亿美元,占GDP的8.3%,虽为OECD国家最低,但较2020年有所增长。这些资金支持了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优化。然而,990亿日元的税收流失削弱了公共财政能力,尤其在日本面临老龄化和社会福利支出的压力下。2024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6.1%,税收漏洞进一步加剧了预算压力。此外,这种税收套利可能扭曲市场,中小型本地企业难以与享受税惠的外资竞争。

日本政府已察觉问题,但应对措施尚不明朗。税务官员表示,未来可能通过修订国内税法或重谈判税收协定,限制TMK股息扣除的适用范围。例如,2019年修订的反垄断法赋予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更大裁量权,显示政府在监管复杂交易上的灵活性。类似地,针对TMK的税收政策可能要求更高透明度或更严格的所有权条件。然而,收紧政策需谨慎,避免吓退外资。2023年,日本推出吸引外资行动计划,目标到2030年将外资存量翻倍至100万亿日元(占GDP的15%),税收漏洞的关闭可能与这一目标冲突。

对于全球投资者,这一案例揭示了税收协定在跨境投资中的关键作用。新加坡的低税环境和灵活金融体系使其成为亚洲资本中转站,2024年其吸引外资达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但随着OECD推动全球最低企业税率(15%)和反避税措施,类似漏洞的生存空间可能缩小。投资者需关注日本可能的税改动向,调整TMK结构以合规化。

总结而言,990亿日元的税收漏洞不仅是日本税收体系的警钟,也反映了全球化资本逐利的本质。TMK结构通过新加坡税收协定的“双重减免”实现了惊人收益,但其长期可持续性存疑。日本需在吸引外资与维护税收公平间找到平衡,而投资者则需为潜在政策收紧做好准备。这一隐秘的税收游戏,或许即将迎来新的规则。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美国遏制中国造船业?韩日想逆袭或有难度
   币海独步者        2025/07/05 03:59
新法案下太阳能和风能将面临高达70亿美元的增税
   大存        2025/07/01 03:23
加拿大取消数字服务税 以推动陷入僵局的贸易谈判
   大存        2025/06/30 07:07
美国财政部长:美国可能在八月面临违约
   币海独步者        2025/05/13 03:43
香港与新加坡:加密货币领域的双城之争
   流动的沙        2025/02/24 02:51